今天晚上,女儿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开始跟我讲今天学校发生的事。
“妈妈,今天物理课,小文老师(临时代课的物理老师)讲课的声音太低了,我们班的同学就又开始吵,吵得我都听不见老师讲课,我就喊了他们一下,薛正洋就说我把他的耳朵喊疼了”。
我:你的声音本来就高么……
话一出口,我立马就后悔了。难道女儿是想从我嘴里证明她维护课堂纪律的时候声音高吗?此刻,她也许仅仅是想那么一说,或者,听同学那么说,有点小委屈,想要在妈妈这里得到安慰。可是我张嘴就把姑娘的话堵回去了。
女儿所在的班是年级纪律最差的班,除了班主任的课,孩子们上课不吵吵,任课老师都有点不适应。班主任让女儿担任纪律委员,就是为了课堂纪律太差的时候,可以及时制止。女儿信守职责,也就习惯了在无法听课的时候喊那么一嗓子。
这个尽职尽责的孩子也许认为同学那么说是在指责她,回家跟妈妈说说,只为得到妈妈的安慰和理解,我却又一次强调了她说话声音大,让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我常常把家是讲爱的地方挂在嘴边,那么爱的话要怎么讲呢?爱是一种感觉,是深深的理解和包容。想要被理解和包容,我们就要用语言真诚的表达,表达我们的感受,直接表达我们需要,家人接收到我们的准确表达的信息,才可能积极的回应。女儿有委屈跟妈妈诉说,我当时虽然隐隐地感觉到了女儿的小委屈,却没有认真体会,反而强调女儿嗓门高,进一步变相的指责孩子,让女儿以为自己维护课堂纪律是错误的行为,出力不讨好。可想而知女儿当时会有多么无助。
心里很是内疚。
而我也慢慢的体会了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本能的强调女儿说话声音高呢?原来我是需要女儿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全身心的听讲,学习才是她的事,课堂纪律有老师维护,女儿课堂上一边学习一边操心课堂纪律问题,我很担心,还有点焦虑,相比较课堂纪律,我更关心女儿的学习成绩。(哎呀,充话费送的孩子吗?更关心成绩?此处有待思量)原来,是自己的内心不安,才造成不能及时体会女儿当时的感受。
好了,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没有及时体会女儿的感受而说了不中听的话之后,在吃饭的间隙,我诚恳的跟女儿说了我的担心和不安,以及当时没有顾及女儿的感受就说了那样的话。女儿很是理解, 也坦诚的跟我说当时在班里对同学不好好听课感到很失望,被同学说也有一点受伤,自己喊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当时真的被吵得听不清老师讲课了。马上就要期中考试, 她怕考不好下回被分到第二考场。回家跟妈妈说,也是习惯性的说说,说了就好了。
很庆幸,自己后知后觉,用心体会了自己和女儿的感受,让女儿感到妈妈是可以信赖的,在妈妈这里,爱是饱满的,随时可以依靠的。
为了家庭和谐幸福,为了女儿健康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好好说话,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