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内容,按理应放在书的前言,但是米已成饭,书已出版,只好放在这里。收到读者朋友的反馈,我认为应该为写一份说明书。
1.读的顺序
《超级学习》是套装书,包含《思维模型》、《认知自我》、《知识体系》、《能力提升》四册。
《思维模型》帮助你学习怎么思考,《认知自我》帮助你明白自己要什么,《知识体系》帮助你知道自己学什么,《能力体系》帮助你知道自己怎么做。遵循着“如何思考-》要什么-》学什么-》怎么做”的顺序。
有很多事情,在进行过程中,会不断偏离当初的设计。我的设计是这样,先学习第1册,培养读者构建思维模型的能力,有了“建模”能力,万物都可以模型化。有了这样的基础,读后面的2、3、4册,效果会更好。
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读者朋友普遍反馈第1册读起来比较难,2、3、4册的阅读体验更好。尤其是第2册,可以一口气从头读到尾。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正可谓,理想很美,现实骨感。
我的逻辑:思维模型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解决问题,都可以事半功倍。思维模型,就像是一台汽车的发动机引擎。汽车能跑多快,全靠引擎。
读者的行为:这个思维模型看起来难懂,以后再说吧,换一本看。
我的逻辑没有错,问题出在,更换引擎这件事需要花费的时间会很长。短时间看不见效果,很难给予读者正向反馈,容易放弃。
所以,如果你还买了这套书还没开始读,建议是先从2、3、4册开始读,最后才读第1册——你也可以选择喜欢的颜色来读。
2.每本书的用途
《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重点讲述关于和思维有关的底层原理。本书提供了思维方式清单、认知的核心等思考的本质,以及对思维方式的深入思考。大脑工作的“心智模型”、思维模型和模型思维。
有哪些因素塑造了思维方式,我们的思维方式被什么所影响。也许你会想,读了这些能帮我立刻解决眼下的问题吗?
抱歉啊,我也想写一本万能的书,能解决任何读者眼下的问题。但这不是普通的书了,而是本魔法书。众所周知,魔法书只存在于童话世界。但也不要失望,这本书如果静下心来读,仔细思考,你可以掌握如何分析和思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是一种魔法。
"思考的本质"从人类为什么不爱思考的原因谈起,回顾了人类的演化历史。通过启发式描写让读者理解“什么是思考”,我们不断地建立“范畴”得以认识世界,通过“类比”来学习新事物,通过“思维方式”来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认知也分层次,“现象层”“主动思考”“原因层”“本质层”,当你看到一个新闻的时候,第一层,只关注现象,第二层,会主动思考,第三层,可以找到原因,第四层,从抽象的理论层面解释。认知升级的过程,则是我们思考层次的升级。
"思维方式:认知升级的关键",正如标题所述,认知升级的关键在于我们对思维方式的真正理解,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思维方式与文明、地理生态、文化背景等相关,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最后附上思维工具供读者参考。
"心智模型:观察、思考与行动的模型"对人的大脑如何思考,抽象成一个个的模块说明讲解如何运作,像是“大脑使用说明书”——大脑和手机、微波炉、空调一样不需要说明书就能使用,那是因为大脑自带“简单模式”,类似于相机的“傻瓜模式”。相机的傻瓜模式,也称为“自动模式”、“程序模式”,大多数情况下,能运行得很好。但是总有时候,你会非常不满意拍出来的照片,这时候,你可能会想用“专业模式”、“手动模式”来实现自己的想法,而这就需要研究说明书。
"思维模型:关于模型"讲述了如何构建“思维模型”,介绍什么是思维模型和方法论,我用出租车司机的角色,模拟如何通过建立模型实现“赚更多的钱”。通过本章,帮助读者建立“模型思维”,在工作和生活中解决复杂问题。
《自我认知》
我们的眼睛接收外部来的视觉信息,双眼所见,皆是外部。从而使我们缺乏“内观”。
在一个“卷到骨子里”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创造不一样的价值,才能避免“低价竞争”。跟风和复制他人而不思考,只会让自己陷入到无止境的“红海之中”,拼加班,用时长换金钱报酬,因为自己没有显著的“价值”,还要面临失业的风险。
当我们没有人生目标的时候,迷茫会随我们左右。正如歌词“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迷失在黑夜里”,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到底如何才能寻找?
本书试着解答这些问题。
本书提供的模型和工具有志向分析模型、三大自我驱动力(使命感、危机感、成就感)、物理学的“有效理论”、个人差异化优势模型、焦虑矩阵、消除焦虑的方法、时间管理理论清单、上瘾机制、自控力理论等。
有人说,一个人之所为烦恼是因为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这是一部分原因,难道书读得多的人就没有烦恼吗?还有一部分原因,我们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甚至到了吃饭时间还在纠结吃什么。
不知道什么事情对于自己是最重要的事。我们喜欢随波逐流,跟随大众,自以为的目标实际上是“商业”制造的——追求物质享受,导致人们追求财富和权力。由于天性和本能,我们还有意无意和他人进行比较,“比较”导致我们缺失幸福感,导致我们焦虑。虽然“比较”可以促进人们的进取心,同时也会导致负面情绪。
“少走80%的人生弯路”,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最短,如果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运气好我们可能会走很久的弯路,才能走到。运气不好,兴许南辕北辙,根本到不了目的地。圣人孔子说自己十五岁有志求学问,三十才确立学习的方向,四十岁才对学问的宗旨没有疑惑,五十岁才知道宇宙的原理。不愧为圣人,孔子十五岁就立下人生目标——追求学问。请问读者,此刻的你是否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们都想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是没有头绪,“如何找到人生目标”这一章,提供志向分析模型,帮助你发现自己的志向。为了完成你的人生目标,还需要三种力量完成自我驱动,即内驱力。这三种力量是危机感、使命感、成就感。认真思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一个影响我们一生的重要问题。
“打造个人差异化优势”通过个人差异化模型帮助你分析自己,认知自我。通过设计一些问题来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在与他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套方法脱胎于我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用于澄清企业战略的工具模型。
“三大自我驱动力”介绍危机感、使命感、成就感是什么,为什么对我们很重要,这三大驱动力,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让我们自律前进,而不是依靠外界的激励(外部激励的有效期很短)。
“将焦虑转变为行动”,现在的人都很焦虑,担心失业,担心没钱,一切越来越“卷”,35岁危机,互联网裁员,大环境变差,一切都在促使人们焦虑。焦虑是一种远古时期帮助人们增加生存几率的生理反应,在现代社会反而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本章提供识别焦虑的模型,以及如何消除焦虑的具体方法。
“时间能不能管理”,没有时间看书学习,没有时间运动,工作太多忙不过来,那么多的时间管理工具,包括GTD理论、FTF理论、艾森豪威尔法则、番茄工作法、心流、目标设定、机会成本、4D原则等等。本章逐一进行介绍,告诉你这些工具的局限性,事实上,如果我们没有真正想清楚人生目标,就不明白什么事情最重要,自然也无法合理安排时间。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顾名思义,帮助你建立知识体系。目前为止,这是一本市面上独一无二的关于“知识体系”主题的书。这本书指出人们读书的诸多误区,从人类、社会、教育、经济、心理等多个角度来阐述,知识学习的本质。书中给出了知识的流动路径、知识疆界模型、知识自我认知矩阵、学习模型、跨学科知识模型、大问题学习法、知识体系等多个工具模型。
人们都知道读书好,要多读书,但是知道并不等于理解。就好像你听说2公里之外有个包子铺的包子很好吃,但是没有亲自品尝,心里其实并不相信。等你发现读书有乐趣的时候,又会遇到一个问题,书太多了,浩瀚书海,很容易迷失。你需要知道,现有人类的知识如何分类,这些知识主要研究哪一些问题,有什么理论,对你有什么帮助。“你需要什么知识体系”这一章会给出解答。
移动设备和互联网让我们有一种“无所不知”的幻觉。互联网搜索和推荐,帮助人们在懒于思考的路上越走越远。“度量自己的无知”这一章,帮助你度量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避免互联网对大脑的侵袭,真正意识到人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什么都知道。重点提到“人文素养”应该如何提升。
读书不仅要有兴趣,还要有时间。除了工作和睡眠,一天可用来支配的时间只有8小时,这8小时还要剔除每天打理自己的时间1小时,吃饭时间2小时、通勤时间2小时,剩下的3小时,再分配到社交娱乐上,哪里够用?“学习方法:为什么你要多读书”这一章我把亲自实践的有效经验和方法分享出来供你参考。
刚毕业的年轻人来到社会,发现学校教的东西似乎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因为世界变化太快,学校教育来不及变化。怎么样才能快速进入陌生的领域?“快速进入陌生领域”这一章节,首先告诉你知识学习应该做减法。通过“学习模型”掌握一种进入陌生领域的通用方法。比“通过问题学习”更进一步的是“大问题学习法”,训练你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则是在超级复杂的现实中,为你提供一种学习和研究的新思路。
“从0到1搭建专业知识体系”这一章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对什么是“知识体系”进行科学定义,帮助读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大学”,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面对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一个速度加快的社会,只有改变自己才能适应。收入低,事情多,压力大,基本上是多数人的烦恼。“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现在的人哪有什么舒适圈?如果谁知道哪里有,告诉我一定去。来到这个世界的多数人都是“hard”模式,现实比想象要残酷很多倍。如果自己没有背景,没有天才大脑,又和人比较,不痛苦才怪呢。在我们面前有2条路可选,一条路是“躺平”,再过分一点就是“摆烂”,另一条路是“自救”。
“自救”意味着“自我学习”,自己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知识体系”,边工作边上“我的大学”。当今的主流大学教育,仍然是工业革命时代至今的“工厂化批量制造”风格。截至2022年,中国大学共有12个学科,92个大学专业类,506种大学专业。12个学科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而现实中对应的行业和工作很难和如上学科一一匹配。这些都是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原因。
《能力提升》
本书使用“IPO”模型,帮助你实现能力的闭环提升。此处的"IPO"不是首次公开募股的意思,而是“输入Input、处理Process、输出Output”的英文缩写。本书提供了学习路径、消防员思维、思考层次模型、问题模型、经验积累有效度模型、正面沟通法、知识的仓储模式和研发模式、写作原则等工具和模型。
“能力提升从阅读开始”是输入(Input),“主动思考与发现问题”、“经验积累度有效模型”是处理(Process),“有效正面沟通法”、“让思考变成行动”是输出(Output)。
“能力提升从阅读开始”这一章重点讲述人们不喜欢阅读的本质原因和有效读书的原则。现在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但是阅读书籍是性价比高、体系化、有效的学习方式。千万不要停留在教科书的阴影中,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有趣、易读的好书。用正确的读书方式,培养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找到乐趣。
“主动思考与发现问题”是区分“领导者”和“执行者”的分水岭。如果你还在等着任务安排下来,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你还在为自己是“救火英雄”而沾沾自喜,那么本章会告诉你这不是好事。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锻炼自己“提出好问题”的能力。
“经验积累度有效模型”,介绍什么是经验以及经验如何产生,多数人工作10年和工作3年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并无差别,除了人们害怕改变之外,也缺乏精进的意识。能不能用1年时间收获10年经验,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章提供经验增长公式,帮助读者从“做事”角度升级到“精进”。
输出分为口头沟通与书面表达,“有效正面沟通法”提供沟通的原则,介绍如何正面沟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70%的时间都用于沟通,如果不善于表达,会错失很多机会,避免产生误会。本章还能看到“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相比抽象的讲道理,讲故事无疑更受人欢迎,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书面表达,是指我们通过书面的方式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口头沟通和书面表达,差别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应用,体现表达者的逻辑和结构化水平。天才可以通过在大脑中想象就能完成思考,但是普通人仍然需要借助画图和文字来辅助思考。“让思考变成行动”,阐述如何将思考可视化的方法。本章重点是解决读者“心中千头万绪,却无从落笔”的问题。在其中可以学习写作之道和写作技巧。
3.另类用法
写论文
为了写作本书,我参考了一些论文界的圣经,例如《芝加哥大学论文写作指南》、《论文写作圣经》等,学习了一些研究方法,并且运用到本书中。所以,如果你有写论文或者写作业的需求,不妨参考我的写作方法以及书中提到的“大问题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
写PPT
这套书有150张图和表格。图形使用PowerPoint、Visio、XMind等软件绘制。有的人看这些图,只看到图长什么样,有的人看这些图,想到的是,这些图为什么这样画?图里蕴含什么样的思维逻辑?我可以把这些图用在其他什么地方?
例如:设计流程和机制、编写商业计划书、展现自己的想法、总结和汇报、写论文、设计框架、构思产品等等。
“如何转行做产品经理”可以换成任何工作或者是你想做的事情。例如“如何在1年内赚到X百万”、“如何转行做数据分析师”、“如何当一个咖啡馆老板”。
图表是可视化思考的展现形式,而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思考,当你遇到问题苦恼时,不妨拿一支笔在纸上画,或者在白板上把想法写下来。
本套书之间的联系,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