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归来话旅行(三)~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这个名字,第一次听到还是几个月前,一位旅行社的朋友在发朋友圈时留下的字眼。激发了我很大的好奇心,也给我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摘自朋友的朋友圈
朋友的这张照片让我幻想了很久……
我来了,拉卜楞寺

当自己双脚踏在夏河的这片土地上,准确的说是甘肃省甘南州下辖县。那条正在修理的街道,令并不宽敞的柏油马路显得更加拥挤。那些来来往往穿着红色喇嘛服装的僧人,藏人特有的服装穿着,让我知道:啊,我们是真真来到了历史书上说的“吐蕃”民族了!

夏河县街道的标识牌

拉卜楞寺,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一路走来

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以上为百度知识)

大经堂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景区是开放式的,没有门票,游客可以随意走动。只有大经堂需要40块钱的门票,另有贡唐宝塔需要付费。进入大经堂会有知识渊博的喇嘛代领你参观。这期间很多道场、供奉都有喇嘛念经超度。这些地方是不允许照相的。即便有不守规则的游客偷拍,也会被喇嘛及时制止。在这些地方的游程中,时时刻刻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肃穆和庄严,还有虔诚……


虔诚的喇嘛
大经堂

拉卜楞寺最外围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周长有3公里还多,由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转经筒组成,转经筒大的有一人多高需2、3个人合围才能保住,小的周长则只有1米左右。沿着长廊徒步,依次转动这些转经筒,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走完一圈。

转经纶,转佛筒
长长的转经筒

雄伟的建筑

寺院坐北向南,主要殿宇90多座,房屋近万间,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

蓝天下的寺院
庙堂
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吸收了汉人建筑的成就,筑有宫殿式屋顶,覆鎏金铜瓦或琉璃瓦。
土质红墙庙宇
土质黄墙庙宇
窗外的白墙佛塔

喇嘛的居住区与寺庙各经堂比邻而建,与整座寺庙融为一体,处处都充满着藏传佛教的气息。

转佛塔的僧人
僧人屋舍
玩耍中的小喇嘛

沿着县城主干道一路向西到拉卜楞寺,再向南,寺庙群落的西南角有一座古老的石桥,石桥横跨夏河。

横跨大夏河的大桥

走过石桥,就是一座落差大约50米的山坡。爬上这座小山坡,壮观的拉卜楞寺便可尽收眼底。一路爬上来气喘吁吁地,每爬几步都回头瞅瞅身后的风景,生怕错过每一个角落,而山顶的景色,绝对不枉自虐。

对面的山坡
站在山坡上俯瞰拉卜楞寺

离开拉卜楞寺已经是下午四点,正午的阳光还是很强烈的照射在远处的寺庙上一片金黄,宏大壮阔的拉卜楞寺上空微微弥漫着迷迷蒙蒙让人难以捉摸的雾气,让人看不清也看不透这神秘的寺院。

雾气缭绕的庙宇

总结:今天正式进入我们游行的目的地,藏家佛教的虔诚,藏族人民的信仰,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内地沿海地区的人们,绝对是望尘莫及的。

虔诚的膜拜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