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雪听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是日,大雪纷飞,古刹前,一年少僧人立身雪中,许久不曾稍动。

恰逢一居士寻访宝刹,得见此景,上前一礼,问道:“弟子闻贵寺印空禅师佛法精深,特来拜谒,小师父可知大师现身何处?”

哪知这年少僧人却是头也不回,答道:“不知。”遂观落雪,好似这雪中有甚稀罕之物。

居士倒也不恼,只见此僧衣着单薄却长立雪中,奇道:“我观天降大雪,寻常人绝难御之,小师父何不入屋避寒?”

“有缘。”僧人道,却仍未回首。

居士闻之,反起兴致,依僧人目光望去,漫天雪落,渺无人烟,故笑道:“此处皆是白雪,莫非小师父竟与这雪有缘?”

“与雪无缘。”僧人回道,依旧寡言。

“既是有缘,又是无缘?”居士生疑,若非知此寺乃殊胜之地,必当其故弄玄虚,惑人心智。

僧人似是知其不耐,遂抬手指向头顶虚空,答道:“雪本无根,缘起而生,故说它有缘。”

居士仰首望去,观天地间虽苍茫一片,却不知其所出,故知僧人所言不虚。

“却又为何说它无缘?”居士不解。

僧人探出手掌,只见 一片雪花落于其上,却如泥牛入海般消弭无踪。

“雪本无相,缘灭则空,故说它与我无缘。”僧人答道。

居士闻言,若有所思,继而问道:“既是缘起性空,师父所观又为何物?”

“观雪。”僧如是道。

“何谓雪?”

“以目观雪,雪即是尘。”僧人作拂尘状,挥手扫去身上雪。

“即如此,何又谓尘?”居士追问道。

“心本无尘,心即是尘。”僧人回首,目光澄澈而又祥和。

居士盯着僧人,忽而若有所悟,忙双手合十一礼,问道:“敢问大师,何谓心?”

“心本是空,我亦是无。”僧人一顿,双目微阖,继而道:

“我若不存,踏雪亦无痕。”

居士闻言,却一时不得要义,故怔而不语。

不知何时,年少僧人已悄然离去,唯余雪中足迹,印证他曾立于彼方。

居士却似僧人般立身雪中,盯着那足迹,许久不曾稍动。

待得僧人足迹尽皆消弭于风雪中,仿若未存时,居士方如大梦初醒,叹道:“禅师大德!”

结语

《道德经》有言: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故而,天地能够长久,而人生却短短不足百年光景。

一片雪花自它诞生在天际,直至它融于大地,或许便似人之一生。

这昙花一现,争来争去,也不知到底是为了争些什么

朋友们,人生在世,不妨稍作停歇,聆听天地的旋律,也聆听自己的心声。

落雪无声,人却有心。

踏雪无痕,心却永恒。

我想不论我们在时空中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记,也终将被天地所葬,既然如此——

不妨活在当下,爱自己所爱,见证生命之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