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亲戚去医院看病。医院里人群熙攘,嘈杂拥挤,比商场人还多。
在挂号、诊疗、交费、检查等地和流程间来往穿梭、等待、跑了多趟之后,站在纷涌的楼道,望着一个个身影和面孔,突然心生恍惚。觉得生命在这里还原为了动物性,一个个表现出一种追逐生命的紧迫感。
那感觉好似在说:生命太重要了,我要好好活着呀!
从医院出来,以为跑离了那种追逐生命的紧迫感,但马上又进入到了嘈杂的大街,进入到另一种恍惚。
行色匆匆的人们,川流不息的车辆,四围的高楼大厦,高墙上的巨幅广告,还有路边发放售楼宣传页的销售人员……
突然有个领悟:怪不得医院里那些求医的人们,一个个面露急急的求生之色呢,我们在外面辛苦奋斗来的一切——房子、车子、存款、美食、美眷、一切美好的事物,统统还没享受呢!
早早走了,或捐弃给别人,岂不是太亏了!
隐隐觉出这里面好似有个循环:为了现有的这一切,我们也是拼了命的。
以前,我们拼了命地要成功。现在,我们拼了命地要绽放,要实现个人价值。
其间,也许有些许或很大的不同,但有多么人,能真正区别出两者间的不同呢?
前几年,我在心理学界。很多人都拼了命地上课、学习、实修,想开悟,想成为可以开课、疗愈别人的大师、上师,想获得轻而易举的财富,想过轻松喜乐、心想事成的生活。
后来把钱都烧光了,把时间和精力都搭进去了,才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身心灵行业,已经变成一个商业产业,只不过,它卖的是一种人人想要的、虚拟的幸福与圆满。
现在,我转到文化领域,开始读书、写作。发现这里也是参差不齐,也已经成了一个产业。
也不乏踏实读书的,但大多是想通过写作成功、出书、赚钱、成名成家的。
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关键是,太急了,太急功近利了。在某些平台和圈子里,听到的是速度,看到的是速度,感到的是速度。文化领域,也进入了一个速食时代。
有些网文,纯粹利用标题和话题,东拼西抄,赚取点击量,成为爆文。只要出了名,各种机会就都来了。
有些小有名气的网络作者,开办网络课程,教人们如何选择吸睛的话题与素材;如何做标题党,打擦边球,利用人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点开你的文章;到哪本书里抄金句,就可以写出貌似很有深度的鸡汤文;如何经营公众号、各种平台、如何迅速增加关注量、点赞量、如何快速圈粉等。
据说,有个很有毅力的人,研究了上千个成功的公众号,终于也把自己的公众号做成功了。
这些人,也有一定的写作水平与才华,但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包装营销上。很多人都在搞短平快。
读书、思考、学习、写作、营销,现在的读书人、写作者,是不是都得如此辛苦或拼命呢?如果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营销与吸睛上,我们还有多少精力潜心于学问呢?
这是现时的进步?还是无奈与悲哀?跟不上速食节奏的人,是不是注定只能贫穷至死、终老无闻了?
其他行业,线上线下,也常听闻人说,生意不好做。
但各行各业都有成功的人。是不是只有那些快速的、拼了命的人,才能成功呢?究竟何谓成功、或绽放呢?
浓浓的商业味儿、速食气,笼罩着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好像不拼命努力、使劲努力,很快将被甩出社会,被社会淘汰。
目前,好似到了世界末日。
总之,我看到医院里焦急匆忙的人,看到街头焦急匆忙的人,忽然就觉得,我们大部分的人,包括我自己,常常都是在折腾,拼了命的折腾。
好像我们被一种急速的氛围推动着、感染着、影响着、包围着,身不由己,不得不折腾,拼了命地折腾。
我们从白天折腾到晚上,从单位折腾到家里,从年轻折腾到年老,从社会折腾到医院。
进了医院,也许有一点点反思。但时间长了,又忘记了,复继续折腾。
没办法缓慢而安静地深入下去,让心灵有更多的滋养与浸润。尤其在现今普遍的文化领域里。如果这还算文化的话。
难道,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吗?
生命,到底是要折腾呢?还是不折腾?
这不是简单的二选一,但绝对是个值得停下来,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