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带着5千兵马,从湘南一路北上,半年后攻入金陵。石达开率10万兵马外出,转战6年,越打人越少,兵败大渡河,全军覆没。
东王杨秀清,翼王石达开,都是太平天国“首义五王”,名声显赫。
杨秀清率太平军一路披荆斩棘,攻取城池,占据江南半壁江山。
石达开智勇双全,年少有为,取得湖口大捷、樟树大捷,威震清军。
但是,论综合实力,石达开与杨秀清不是一个档次,谋划力、意志力、魄力,石达开都不如杨秀清。
1852年6月,蓑衣渡惨败,太平军进入湘南后,能战斗的士兵不足5千,还带着一堆家属。
此时,清军重兵云集,赛尚阿、向荣、骆秉章、张亮基、江忠源、张国梁、和春等围追堵截,太平军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覆没。
太平军5千,各路清军总计6万,兵力对比悬殊。但是,杨秀清却能快速恢复元气,且太平军呈“滚雪球”一样壮大。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金陵,此时才过了6个月,也就是半年。可以说,这是杨秀清的功劳,是东王带着大家走向胜利。
1857年5月,石达开外出单干,带走十万兵马。即便不算家属,石达开也有数万士兵能投入战斗,结果表现不尽人意。
6年时间,石达开转战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却没有取得像样的胜利。
衢州之战、福建之战、宝庆之战、柳州之战、桂林之战,石达开都是以优势兵力与清军过招,却无一例外都失败,灰头土脸。
1863年6月,外出6年,石达开一无所获,在大渡河畔陷入绝望。骆秉章的大营里,石达开感叹万千,终究走向败亡,令人唏嘘。
石达开麾下兵马众多,为何表现不如杨秀清呢?抛开社会环境不谈,石达开本人与杨秀清相比,他缺乏“三力”,故而难以有作为。
石达开兵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衢州之战、宝庆之战,石达开在缺乏后勤的条件下进行攻坚作战,且是消耗战。
攻城遭遇挫折,清军重兵云集,石达开多次想撤退,又非要继续打下去,错过了突围良机。没能及时撤退,反而让自己陷入反包围,作战不失败都难了。
大渡河畔也是如此,石达开给儿子庆祝生日,错失渡河时间。清军攻击,石达开又不能立刻放弃渡河打算,血战突围,而是在河边转悠,在松林河、老鸦漩之间徘徊,最终全军覆没。
杨秀清的风格,与石达开不一样,该断则断,魄力十足。进入湘南,许多人想要返回两广,杨秀清力排众议,定下“夺取金陵”为目标,给太平军前进方向。
长沙之战,清朝各路兵马云集外交,与城内守军联系。此时,太平军非但无法攻克城池,还可能陷入绝境,被清军消灭在湘江沿岸。
长沙之战,与衢州之战、宝庆之战非常相似,但杨秀清不是石达开。杨秀清察觉战机已经错过,立刻抢占湘江对岸,避免被清军合围。
夺取西岸之后,杨秀清巧设疑兵之计,连夜渡过湘江。日次天亮,城内外清军才知道太平军已经解围而去。此时,向荣等派兵追击,但杨秀清突然改变方向,清军又扑了一个空。
作为一个主帅,必须拥有全局策划能力、坚定意志力、果敢的决断力,才能带着军队走向胜利。就此而言,石达开比不上杨秀清,这是他转战6年,折戟大渡河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