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讲写作:
无论是考试的笔试备考,还是党政机关日常工作,必须更加注重内容为王、以质取胜。也只有从根本上、内容上对讲话稿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体悟,讲话稿形式层面的东西才会有坚强支撑和厚实基础。
那么,怎样在备考中把内容的东西提升上去?实践中,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着力的重点:
第一,要有新思想,体现理论性。
党政机关公文,无论是法定公文还是事务性公文,第一位的要求始终是政治上的要求。
讲话稿也不例外,必须在内容、思想、观点等方面与党中央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夯实思想理论根基,使讲话稿既有思想高度又有理论厚度。否则,即使再怎么文采斐然,在遴选考试中也只是枉然。
具体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引,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精髓实质,做到融会贯通,并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所以我们在备考时,如果时间充足,一定要把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作为重要内容,通读、常读、熟读甚至反复诵读,最好对每一个方面的“金句”都能做到烂熟于心,这样考试的时候信手拈来,才能整体提升讲话稿的理论性。
第二,要有总框架,体现逻辑性。
事实上不只是讲话稿的写作,遴选考试包括简答、案例分析以及法定公文、大作文在内的所有主观题的作答,都必须坚持“思考在先、思路在先”的原则。
也就是说,整个作答结构必须要完整,四梁八柱首先要建起来。没有作任何思考甚至连提纲框架都没有的作答,一定是盲目的作答,也一定是不能制胜的作答。
讲话稿从其框架结构看,一般可分为“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以及“平铺式”“层进式”等,相互间可以嵌套使用。从其思维逻辑看,离不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
从其总体脉络看,一般按照“总结成绩、分析问题、部署工作”“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做好保障”“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举措”等思路展开。
但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都必须以辩证的思维和严密逻辑把讲话的内容完整地呈现出来。
实践中我们总结的有效做法是,所列提纲不宜延伸过多层级,一般列出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即可,体量较小的讲话稿列出四至五个并列的一级标题就可以了,这主要是囿于字数和时间,不适宜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层套一层地展开讲。
第三,要有关键点,体现全面性。
一篇好的讲话稿作答,必须站位全局,从大的方面统筹,兼顾方方面面的关键要素。
从题目本身分析,题干中涉及到的题眼,材料中涉及的主要方面,都是重要的踩分点。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有可能影响整体得分。
比如,起草一篇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稿,最起码要体现出市委书记、主题教育、培训班结业仪式等几个要素来,否则就是偏颇的、不精准的作答。
从讲话内容分析,虽然在限定的体量内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各部分之间必须相互关照,做到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能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和部署要求又能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既能全面地联系地看待问题又能客观地理性地分析问题,从而找出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从讲话形式分析,大到讲话的层次、体量,小到每一个段落、词汇,都要紧紧围绕主题精巧构思、合理布局,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让形式更好地服务内容。
第四,要有活素材,体现时效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教学中经常有考生反映,掌握了讲话稿基本写法和思路技巧,也临时背记了一些套路模式,但总感觉无从下手、落不到纸上。这其实和备考时间短而平时掌握资料不全有很大关系。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遴选考试讲话稿作答必须建立在大量资料素材基础上,而且要及时把最新内容补充进去。
资料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大致分两条路:
第一条,“工夫全然在诗外”。这其实和我们参不参加遴选考试没有必然关系,完全是一种时时注意、处处留心的基本素养、行为习惯。
现在大家都在刷“学习强国”,殊不知这是一个功能异常强大、使用极为便捷的学习平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能在平台上找到。只要我们每天坚持,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学习,就一定能积少成多、“零存整取”。
第二条,“临阵磨刀三分快”。主要是在报考的这段时间,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来完成全面备战。
线上,重点是听理论录播课程以及课堂上老师讲解内容,把一些最新的理论和时政热点串联起来;线下,关键是按要求完成作业,多写多练,多梳理多归纳,翻阅大量与报考岗位相关的资料,不断更新自己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
第五,要有结合度,体现针对性。
我理解,遴选考试讲话稿的写作,关键是做到“四个结合”,从而使整个作答更能够体现针对性。
一是和所给材料结合。从近年来各地遴选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讲话稿写作题目,明确要求我们结合材料但不限于材料。站在命题者的角度考虑,这些材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必须高度重视并高效利用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做到“能结合”。
二是和实际情况结合。无论是统一组织还是单独招考,各地各部门遴选考试的作答,一定要在党情、国情之下,尽可能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结合,体现当地党委或上级党委全会部署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安排的重要内容,以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一年来主抓的重点工作,做到“不落空”。
三是和讲话语境结合。讲话稿的内容不同、受众不同、场合不同,主题的确定、结构的摆布、体量的大小、题材的取舍、角度的把握、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要求也就不尽相同,必须精准审题、精准作答,做到“合语境”。
四是和领导风格结合。领导不同,个性风格也不同,其讲话自然不能千篇一律。这不仅要求“画得像”,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哪位领导;更要“画得准”,把领导的思想主张、观点意图、风格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地表达和反映出来,做到“有特点”。
感谢关注!
感谢点赞!
作者:老街讲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