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物是人非,前程未卜但又预知黯淡。就是这首诗的主旨。
诗中提到一个聚景亭、宋高宗。让人不禁想超走得晚不如走得巧,就像红楼梦的老太君,在家破人亡前驾鹤西去,同样,宋宗也是。详见赏析。
法曲献仙音 王沂孙 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痕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已消黯,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译文
苔梅层层叠叠,白梅皎皎如玉,掩映在清浅湖面,荡起粼粼微波。年华转眼即逝,梅香动人依旧,几度重逢,春光暗换。犹记当日唤酒畅饮、乘醉寻芳之处,满园梅花盈盈不败,如美人迟迟不肯褪去残妆。
往事已然消黯,更何况近来离恨萦怀、心事凄然,差不多要忘尽了从前月下赏梅、金辇夜归的良辰美景了。那报春的梅枝已渐凋零,可恨这东风,故人还远在天涯。纵然残花犹在,也只能泪洒征衣,如金铜仙人清泪涟涟。还是深情折一枝梅独赏吧,聊以排遣这满怀相思幽怨。
赏析
这是一首唱答词,大约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这一年作者在杭州,与戴表元、周密等人曾在杨氏祠堂宴集,随后各自分手。
“过眼”三句写相逢之难,感叹物是人非,美境依旧,而心情却已经迥然不同。“过眼年华”,写光阴的迅速;
“动人幽意”,写梅情的高雅;“几番春换”写多次逢春才一见园梅。接下来由此接入对往日快乐时事的的追忆,仍以梅花绾合。
“唤酒寻芳”,忆当年游赏之处。“盈盈褪妆晚”情景兼到,是生花妙笔。既有对梅花钟爱之情,亦含有对往事眷恋之意。
下阕转而写今昔沧桑之感,“已消黯”写词人的伤神,点出国家沦亡的惨痛事实,“况凄凉近来离思”,写朋友之间彼此悬隔,无由再见。
接下来的一句更为沉重,作者面对聚景亭中的梅花,发出“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的哀叹。聚景亭建于宋孝宗时,本为供已经退位的高宗游赏。高宗崩逝后,孝宗、光宗、宁宗等朝,此园遂成为皇家御苑,天子多有游幸。如今国家已属他人,往昔的盛事当然应该“忘却”,可是想忘却的东西恰恰是最不易忘却的,想回避的东西恰恰是最不易回避的。这句满含辛酸眼泪的话语,正带出作者不可遏制的亡国之恨。
再二句写漂泊之悲。“纵有残花”,写词人惜梅之意;“征衣、铅泪”,叹江南流浪无期。
词的末尾用“一枝梅”的典故,感叹友人相隔之远。既然连“聊赠一枝春”都难以做到,也只有折梅自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