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讲减肥——体重调控

今天我们讲一下体重的调控

这个时候我们先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真的有人吃不胖?

看好多网上的大胃王吃好多 还那么瘦 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我们只看到了部分真相。

那些大胃王下了直播就扣嗓子眼,这个是不是真的,不得而知。 真的有一部分人会比较不容易变胖。

消化系统功能障碍,遗传因素,运动因素这里结合基础代谢,饮食因素,压力因素有人压力肥有人压力瘦,睡眠因素。

正常情况下,只要摄入的卡路里超过日常所需,又没有办法运动把他们消耗掉,是个人都会胖的。

“怎么吃都不胖”这件事,根本不存在。

但是,神奇之处在于:同样是摄入了超过自己所需两倍的热量,有的人体重增加很多,有的人却增加很少。 有人吃多了东西变成脂肪囤积起来,有的人吃多了他们的身体会主动调节,然后把它消耗掉。

有的时候……瘦子能不胖没什么秘密,那都是命啊。

肥胖真的是和基因有关的。 而且,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

一种是:吃饱了就一口也不多吃的

另一种是:吃饱了还能再吃两口的。

这样的进食习惯,是在童年的时期就确立的,所以,看好娃,别塞他们, 除了吃饱了就立刻停下来的人,还有人吃多了会吐。 当然,还有人,歇会儿还能吃……

而对于单纯依靠节食减肥瘦下来的人,在瘦下去之后,即使已经吃了足够多的食物,身体还是会继续发出“我很饿”的信号,让人接着吃。

因此他们就算减肥成功,还是很容易反弹回原来的体重。

身体中的脂肪细胞,本来的数量是一定的,一旦人开始发胖,就意味着脂肪细胞的体积开始增大。

当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不能再满足长胖需求,脂肪细胞的数量就会变多。

这里有个问题 脂肪细胞数量一旦变多,就几乎不会再自然减少了。

这就是为什么胖子瘦下去之后依然还会想摄入更多的热量,毕竟那些多出来的脂肪细胞都想长个。 同样的道理,小时候就比较胖的人,长大也有更高的几率是个胖子。 而小时候瘦的人,长大自然也就有更大的几率保持苗条。 当然,胡吃海喝,发胖也是必然。

胖瘦,除了基因,饮食习惯的作用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影响是来自你的大脑和身体。

在没有人为干涉的情况下,就是没有进行有意识地增肥或者减肥,每个人的身体,都会给自己的体重设定一个理想值。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比较顽固,某种程度就是身体稳定性好。

看到这里呢,也不用觉得绝望。

首先,这个由身体设定的体重,也是会随着时间,为了适应你身体的变化而改变的。

当体重发生了变化,并且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大脑就会因为身体的变化而调节这个设定体重。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稳住。

其次呢,根据我们的饮食调整,我们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上来,端正态度,改变习惯。 精神影响生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现在返回来说调控。

长线调控,大家只要把握到一个重点就好了,就是热量的摄入。

如果能在一天内平衡热量的摄入更好,不能就三天内,再不行就一周内。 再长了就不好了。

更具体一点的操作就是:你的体重可以连续上涨三天,但是第4天第5天要开始有下降。 比如我们服务的客户在毕业后,今天你想吃纸杯蛋糕,那么我们其他碳水和糖类要减量。 再比如今天想吃奶油蛋糕,脂肪类,就是肉也要减量。

不要大家去计算卡路里,但是大家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尽量吃高营养的食物。 而不是高热量无营养的食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