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共读中,我们知道史铁生双腿残疾后,在地坛这个古老而又荒芜的园子里想清楚了生与死的问题。在母亲过世之后,才明白当初任性地躲在园子里,给时不时来寻他的母亲带来了多大的难题。
同时,我们也提到那时的他在园子里遇到的一些人。那么,那些人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多年以后,他们还会再相遇吗?
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共读吧。
01
十五年来,和史铁生一样,每天都到园子里来的,是一对衣着考究却又有点过时的中年夫妻。他们每天总是在薄暮时分来散步,按照逆时针的方向走上一圈,然后再悄然离开。
男的高大,身材魁梧,走起路来目不斜视;女的娇弱,总用一双恐惧的眼睛打量外界。她像蔓藤一样攀附在丈夫的胳膊上。
不知为什么,史铁生总是坚信她出身于家道中落的名门。
他们的衣服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变的却总是只有黑白米三种颜色。
刮风时的米色风衣,夏天的白色衬衣、黑色或米色裤子,冬天的黑色呢子大衣。就连下雨,他们打的也是黑色的伞。
哪怕天天见面,可双方都没有相互结识的想法。没有说过话,连点头问好的意思都未曾出现过。
他们彼此见证着时光落在每个人身上的痕迹。
史铁生从一个青年变成了中年。那对中年夫妻也相互扶持着步入了老年。
时光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时光也善待着每一个人。
有一段时间,史铁生发现来园子里散步的只有那个男人,不由得为那个女人担心了很久。好在,一个冬天过后,那个女人又出现了。
不变的是他们依旧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散步,依旧是女的攀着男的的胳膊。
岁月染白了他们的青丝,改变了他们的容貌,放缓了他们的脚步。
十五年前,在园子里遇见的人,除了这对一直坚持散步的夫妻,还有爱好饮酒的老人,捕鸟的汉子。
好饮者穿着随意,走起路来大大咧咧。看他饮酒的姿态,就能感受到他的惬意与对生活的满足。
腰间挂着装满酒的瓷瓶,在园子里随意地逛着。
走上五六十米,便找一个地方停下来。一只脚踩在石凳上、土埂上、树墩上。解下腰间的酒瓶,借这个机会,眯着眼睛将视线范围内一百八十度的景物细细看上一看,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酒倒进嘴里,滑过喉咙,吞进肚皮。紧接着把酒瓶摇上一摇,再挂入腰间,想一想事儿,再继续向下一次五六十米前行。
每次读到这一段,我们都不得不感叹作者强大的观察能力。
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将一个不重要且随处可见却又独一无二的饮者刻画得入木三分。我们的眼前瞬间就会浮现出饮者喝酒的画面,那样生动、那样逼真。
02
那时候的地坛人少,各种小动物却很多。所以捕鸟人专门来这里捕一种等了好多年都没有等到的罕见的鸟儿。
好多年过去了,他依旧没能等来那种罕见的鸟儿。最后,捕鸟人也不见了影踪。也许,他去了别的地方等他始终在等待的鸟儿。
在这里,每天早上和傍晚,史铁生都会遇见一个从北向南再从南向北的中年女性,她每天穿过这片园子上班再下班。
素朴且优雅的气质让史铁生坚信她是一个学理工的工程师。
这片园子里,能说上几句话的只有那个喜欢唱歌的小伙子和那个被命运“戏弄”的长跑天才。
也许是年龄相仿的原因吧。
爱唱歌的小伙子每天早晨来,有时候唱半个小时,有时候唱一上午。
从最开始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唱到《货郎与小姐》,翻来覆去的几首歌,却不能阻挡小伙子在开唱前严肃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
他会谨慎地整理喉咙。虽然总是在关键的地方出错,但他的嗓音却好得让人无话可说。即便唱一上午也不见疲劳。
不同于那对中年夫妻,时间一长,史铁生与唱歌的小伙子便有了结识的想法。没有刻意地准备,两个人互相点了点头,互道一声“你好”,开启了结识之旅。一句“再见”,两个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样奇妙。相识即离别。
而有的人,虽然不相识却会在多年之后再次见面。
十五年前,史铁生第一次来地坛,就遇见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小女孩大约三岁,蹲在地上捡大栾树上掉下来的、像小灯笼一样的花。不远处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是小女孩的哥哥。他忙着捉螳螂、蚂蚱、知了和蜻蜓等小虫子,用来取悦妹妹。
之后的两三年,史铁生经常在园子里看到兄妹俩,他们一起玩耍,相处得和睦融洽。
再以后,他没能再见到他们,估计是到了上学的年纪。
就在他快要忘记他们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史铁生不仅见到了他们,还发现漂亮的小女孩原来是一个弱智的孩子。
03
一个礼拜日的上午,他正纠结于一部小说的结尾,便来到地坛,想用园子的安静让烦躁的自己冷静下来。
刚停住,就看见几个人在戏耍一个少女。少女吓得在大树间东躲西跑,却不放下被卷在怀里的裙裾,任由两条腿袒露在外。
史铁生看出少女的智力有缺陷,正想上前解围的时候,一个小伙子骑着车从远处飞奔而来,干坏事的家伙闻风而逃。
就在这时,他认出了兄妹俩,心里忍不住一声哀号。“世上的事常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
漂亮的少女偏要给人家配上一个愚钝的脑袋。好似这样才能显得公平一点。
少女呆呆地望着那些跑出去的人,她理解不了这世界的丑陋。哥哥面红耳赤地看着那些四处逃窜的家伙,也只能带着妹妹,无言地往家的方向驶去。
这世上的事情总让人想不明白。也许上帝是为了平衡与反衬。
用丑反衬美;用愚钝反衬智慧;用懦弱反衬勇敢,用无常反衬珍贵;用遗憾反衬满足;
在地坛这个园子里,能被称得上朋友的是一位被埋没了的、最有天赋的长跑家。
因为出言不慎而被冤枉,平白无故坐了几年牢。出来后,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也是处处被区别对待。心里苦闷的他开始练长跑。
他盼望长跑成绩能让他获得政治上真正的解放。他觉得照片和记者的文字可以帮他实现他的这个愿望。
他每次在园子里跑二十圈,差不多两万米。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的。
第一年,他跑了第十五名,长安街的新闻橱窗里挂的是前十名的照片;
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新闻橱窗里挂的是前三名的照片;
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橱窗里挂的是前六名的照片;
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挂的是第一名的照片;
第五年,他终于跑到了第一名,可橱窗里挂的却是环城赛群众场面的照片;
那些年,史铁生和他两个人在园子里一边痛骂,一边彼此叮嘱“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最后一次参加比赛,他再一次获得第一名还破了记录。可他已是三十八岁的“高龄”。
一位专业教练对他说“十年前能遇见你就好了。”除了苦笑,他无言以对。
04
命运就是这样让人无奈。
当你想放弃的时候,会给你一点甜头,让你觉得希望就在前方;当你调整你的步伐,快步向前的时候,哪里知道它又偷偷地把你可能够得到的奖赏移到千里之外去了。
年轻时的我们会替作者感到遗憾,正值青春年少失去双腿;我们会为小女孩感到遗憾,美丽与聪慧不能兼具;我们会为长跑天才感到遗憾,在最美好的年纪被耽误,坚持的梦想一次又一次被现实击得粉碎。
可所有的人,终究还是放下执念,和现实和解。
史铁生接受了自己双腿残疾的事实;哥哥充当着保护神的角色守护在妹妹身边;长跑者搬离地坛,和妻子、孩子一起开启新的生活。
既然命运如此折磨着我们,我们为什么还能信心十足、满怀希望地活在这世上呢?史铁生认为对抗死神的法宝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