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治功和白明川在《平凡的世界》中,同是石圪节公社的领导干部。白明川是公社主任,徐治功是副主任。他们是同龄人,白明川比徐治功小两岁,两个人工作都很积极,但是因为二人处事方式不同,经常意见不统一。
白明川是农民出身,高中毕业后,返乡劳动,后来县武装部招武装专干,被录取,分在城关公社工作。后来因为见义勇为立了大功被提升为城关公社副主任,又调到石圪节当了一把手。
白明川能够设身处地同情理解农民生活之不易,他对伤害农民的做法很反感,对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能抗就抗。
徐治功是城里人,原来是农业局的一般干部,刚提拔成公社副主任。他本不愿到这个条件很差的石圪节公社,但盘盘算算,高低总算提拔了,因此便硬着头皮来上了任。一上任就想干点出名堂,早点回县上的机关工作。
徐治功户族里的叔叔徐国强在县上当领导,他本想沾叔叔的光,早点调回去提拔,但因徐叔退休了,现在徐叔的女婿田福军又当了县上的副主任。只要徐叔给田主任说话,他的事还是可以办成的。田福军的哥哥田福堂又是双水村的书记,因此徐治功就刻意在田福堂所在的队里积极表现,并给他们村争福利,想让田福堂把他的成绩传到田主任耳朵里。
正是基于此,二人就劳教牛家沟那个“母老虎”的事,产生了分歧。
白明川认为徐治功把仅骂了几句大队书记的妇女就拉到工地上劳教,这样搞阶级斗争有点狠,而徐治功则不管狠不狠,只要能做出成绩来,让领导们看见就行。
白明川和徐治功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生意人来到一片远离闹市的居民区。两人发现这里没有超市,于是都在这里开起了便民超市。
甲的超市比乙大,但一个月过后,生意惨淡,而乙的超市小,却门庭若市,红红火火,几乎成了所有居民不二之选。甲大惑不解,找到乙,问他有什么诀窍。
乙也很奇怪,甲的实力比自己强,超市规模比自己的大,生意应该比他好,但为什么结果相反呢?
甲就观察乙的超市,发现乙超市的货物和自己的差不多,不过有个小细节,乙的货物似乎都很接地气,摆放得也特别用心。
他问乙:“你为什么要开超市?”
乙回答:“我看到这里一个超市也没有,居民们肯定不方便,开个超市就方便他们。”
甲说:“我想的是,这是个市场空白,抢占市场空白,就抢占了利润。”
原来乙一心想着方便居民,他的所作所为,居民们都能体会到他是在真心提供服务。甲总想着赚钱,斤斤计较不说,还对顾客态度爱理不理,久而久之,居民们都到了乙这个不起眼但很接地气的小店来买东西。
志向不同,结果也不同。甲的“志”是赚钱,乙的“志”是方便当地居民,一心想赚钱的没有赚到钱,一心为别人服务的,反而赚了钱。
白明川和徐志功也一样,白明川只想着替老百姓服务,毫不费力地得到领导的赏识,当了县委一把手。徐志功费劲心机想当官,最后还不及白明川的官大。
律师服务也一样,心里如果只想着赚钱,不一定能赚到钱,想着替他人服务,服务周到自然能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