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 清肝明目,头痛,配头维率谷风池,配下关丝竹空鱼腰治疗三叉神经痛;配睛明承泣风池治疗目赤肿痛,配球后光明肝俞肾俞治疗视神经萎缩,直刺或向后斜刺。
鱼腰 镇静安神疏风通络,治疗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现在也用于治面瘫,三叉神经痛。配睛明穴、印堂穴、鱼腰穴,防治眼部疾病(近视、 沙眼、 青光眼、角膜炎、 视神经炎)。
球后 配睛明、翳明、太阳、合谷、肝俞,治角膜炎。配风池、曲池、合谷、太冲,治青光眼。配睛明、风池、养老、光明,治视神经炎。
耳尖
牵正 治疗 面神经麻痹、舌炎、口腔炎等。配地仓、颊车、合谷等主治口喎。配颊车翳风颧髎;
聚泉
海泉
金津
玉液
二白 治疗前臂痛、胸胁痛、痔疮、脱肛、肛裂出血等。按摩具有调和气血、缓急止痛的功效。配百会、志室、长强:主治脱肛久痔; 配次谬、长强、会阳、承山,主治痔疮。
八风
八邪
百虫窝
胆囊
阑尾
里内庭
四缝
安眠
夹承浆 配颊车下关治疗牙齿疾患
上迎香
内迎香
颈百劳 滋补肺阴舒筋活络;配列缺、大椎、风池,治颈项强痛。配肺俞、定喘、风门,治咳嗽气喘。配肺俞、内关、太渊,治骨蒸潮热。配三阴交太溪复溜;配孔最治疗咳嗽;
十宣
大骨空
小骨空
当阳 瞳孔直上入发1寸;疏风通络;向后平刺或向头维透刺;:1、偏、正头痛,神经性头痛,眩晕。2、目赤肿痛,鼻炎。配迎香穴、合谷穴治鼻塞。配太阳穴、耳尖穴治急性结膜炎。
四神聪 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
肩前
子宫 脐下四寸旁开三寸;调经理气升提下陷;配百会,直刺1寸;
三角灸 调理气机,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疾病:绕脐痛、腹痛、冷心痛、疝气、肠炎泄泻、胃痉挛、疝气偏坠、奔豚气绕脐上冲、妇人不孕、两丸蹇塞、狐疝。用艾炷灸5-7壮,本穴一般不用针。
华佗夹脊 铺灸 梅花针扣刺;湿热蒜泥铺灸,寒痹隔姜铺灸
定喘 平大椎肩中俞旁开0.5;咳喘落枕;配肺俞孔最治疗咳嗽哮喘
胰俞 胃脘疼痛,糖尿病;斜刺0.3-0.5
痞根 悬枢三焦俞 肓门旁开0.5,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十七椎
巨阙俞 宁心安神,止咳平喘。配心俞、脾俞、百会、阴陵泉、内关等,可补益心肺,主治心脾两虚、神不守舍的健忘怔忡;配神门、心俞、三阴交、肾俞、太溪等,可交通心肾,主治心肾不交的失眠;配心俞、厥阴俞、内关、丘墟等,可宁心安神,主治心志不宁、心血亏虚的心悸惊恐;配中府、肺俞、尺泽、列缺等,可宣肺止咳,主治外邪犯肺的咳嗽气逆;配肺俞、风门、孔最、内关等,可宣通肺气、止咳平喘,主治风寒闭肺的冷哮;配外关、阳陵泉、肝俞、日月等,可疏肝解郁、通络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肝络不通的胸胁疼痛等。
翳明,经外穴名。在翳风穴后1寸处。主治夜盲,近视,远视,白内障,及内耳性眩晕,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失眠,精神分裂症等。直刺1-1.5寸。
十七椎
下极俞
中泉 胸胁胀痛,咳嗽,气喘,心痛;胃脘疼痛;掌中热
中魁 降逆和胃,理气和中。主治牙痛,鼻衄;噎嗝,翻胃,呕吐,胃炎,贲门梗阻。
腰痛点 别名威灵穴、精灵穴, 化瘀止痛,舒筋通络,化痰息风,出自于《小儿推拿方脉活奥秘旨全书》。位于手背指,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共两穴。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手背红肿疼痛,腕关节炎,小儿急惊风。直刺0.3~0.5寸,或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5~1.0寸,可灸
外劳宫 落枕 通经络治疗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