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还是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要好的朋友送了本凑佳苗的《告白》作为毕业礼物,叮嘱我一定要看完。
可能是受传统语言思维定式的影响,对于国外的小说译本,我总是感觉很乏味。
告白?言情小说?
想起朋友当初期待的眼神,我不禁对这本书产生些许好奇。持怀疑态度,我翻开了《告白》这本小说。
一转眼三年过去了,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三年后的今天,再翻读这本关于告白的故事,依旧令人唏嘘不已。
“爱美的死并非意外,而是被我们班的学生杀害的。”
“我在他们的牛奶里掺了感染HIV病毒的血。”
故事由痛失爱女的教师森口悠子在班级上作出的告白展开,从几个不同视角的剖白向我们揭开了杀人犯的心理动机和爱美溺水而亡的真相。
求道者
下村直树从小自卑敏感,在学校饱受欺凌,他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极度的自卑会使人的心理渐渐阴暗,渡边修哉看透了直树,于是故意接近他,邀请他参与用爱美进行电击钱包实验的计划。
修哉的接近使直树得到了巨大的满足,但随后修哉的态度又将他打回原形。其实在实验中爱美只是被电晕并未死亡,事情到了这一步其实还有挽回的余地。
但有着杀人意图的修哉却嘲讽直树:“你就是个失败的作品。”淡然的语气令直树愤怒,他把尚存一丝气息的爱美扔进了游泳池将其溺死。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一念可成佛,
一念也可成魔。
真相被悠子老师在课堂上意有所指的揭露后,直树不再去学校,由于害怕HIV病毒,他在家闭门不出,精神凌乱。
新的班导听从悠子老师的建议,每天都带着同班同学的鼓励去直树家里看望他。新班导的关爱、直树母亲的溺爱与宽恕,正是这些举动将直树一步步地推向深渊......
最后,直树不堪重负,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信奉者
在旁人眼中,渡边修哉是个聪明的孩子。修哉在机械上有很强的天赋,令人羡慕。
可为常人所不知的是,修哉从小被母亲抛弃,得到母亲的关注与认可是他活着的唯一目的。
长时间的压抑致使修哉变得自私孤傲,冷酷无情,他疯狂地想要得到母亲的关注,不惜以杀人来博人眼球。
他一次次地杀人,没有等到母亲的关怀,却等来了母亲要出国这一消息。
修哉决定放手一搏。他决定在结业典礼上引爆炸弹,轰动媒体,从而引起母亲关注。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计划被悠子老师反设计,阴差阳错地炸死了自己的母亲。
活着的信仰崩塌了,修哉输得一败涂地。
故事到这里大概就结束了。
虽然直树和修哉在爱美溺水身亡一案因少年法的庇护而逃过一劫,但他们接下来所犯的种种行径却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直树和修哉的行径可以认为是教育的缺失、自我的放纵、人性的邪恶,然而更深层次地剖析:
每一个杀人动机的背后都出自于罪犯对自己的自我保护,人与人之间错位的关系才是酿成悲剧的罪魁祸首。
直树与母亲的关系,
修哉与母亲的关系,
直树与修哉的关系,
无不彰显着他们之间关系的不对等。
通过直树与修哉的告白,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都处于一种畸形的家庭关系中,一个被家庭溺爱,一个被家庭冷落。
从小被人呵护长大的的直树就像一个傻子,不懂得情绪管理,不懂得处理棘手情况。
所以在遇到修哉的嘲讽,他会出奇地愤怒,进而失去理智地对老师的女儿痛下杀手。在被大家孤立的时候,他没有能力去面对这种局面,所以他选择了逃避。
然而逃避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当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的时候,他选择了杀死自己的母亲来结束这一切的难堪。
直树母亲的溺爱与直树的被动接受导致了直树最后的悲剧。
而修哉呢?
他从小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唯一的依靠就是母亲。不可否认的是,修哉的母亲很不称职,她不断地否定修哉,从未给过修哉一丝母爱。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修哉变得早熟,他试图假装大人去寻找母子关系之间的平衡点。他所做的事情包括杀人,仅仅是为了获取母亲对他的关注和认可。
修哉对母亲的爱与母亲对修哉的漠视,这种情感上的不对等导致了修哉的悲剧。
再说直树与修哉的关系,他们因拿老师女儿做小白鼠而成为“朋友”,直树的付出和修哉的满不在乎形成鲜明对比,不对等的关系一目了然。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脆弱,这其中充斥着自私、敏感、脆弱等情感。
当人与人关系的天平偏向进侵者时,受让者会不断退让,而当达到受让者的忍耐极限点时,就会发生反噬。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古人诚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