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我的小原始人

她哭起来,撕心裂肺,声嘶力竭;

她动起来,手舞足蹈,拳打脚踢;

她就像个小原始人一样,来到了这个世界后,所有的不满与惊喜,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毫不遮掩。她不懂这个世界的语言与规则,我们也不懂她的,我们大眼对小眼,彼此暗自着急。

我曾以为,二胎宝宝的到来,一定可以让我在与老大较量时的丢盔弃甲里扳回一局,一定可以在最初的相处里就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可惜,真是太天真,姐姐成长时遇到的那些坎,跳过的那些坑,到妹妹这儿一样没绕过,而且还有新的状况要应对。说什么吃一堑长一智,实则是,在生孩子带孩子这件事情上,永远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妹妹出生以来的这三个月,跟姐姐一样,经历了在医院里体重降过百分之十,因此被要求每次吃完奶都称重,待三天后想回家时医院儿医还不想放行;同时还被自认为哺乳已很有经验的我培养的至今衔乳不太正确,边吃边大口吞空气,从而或许与此有关地开始胃胀气与吐奶,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天天抱着放不下,还必须是竖抱;循环链继续,抱睡就成了家常便饭,奶睡也时常发生,无规则喂养很是持续了一段时间,昼夜颠倒也不是没有过——总归,再一次被睡眠搞得精疲力竭,再一次羡慕过别人家的孩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重读了特雷西的《实用程序育儿法》,翻看了《法伯睡眠宝典:如何顺利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道理都是懂的,但知难行更难;同时还好好读了好几个有着成功经验的公众号文章,可惜她们的成功,大多都用了我实在做不来的哭泣免疫法。虽然我很想像“杨太太的成长日记”里如杨太太一般坚信,让他哭,全是因为在学会睡眠这件事情上,我们大人真的是爱莫能助,只能在做好其他能做的事情后,让他自己学会。可惜,这一面超有力的挡箭牌,我始终无法举得理直气壮,在她还没哭两声时,就已乖乖投降。

然后我读到了一本《卡普新生儿安抚法(0-1岁) (最快乐的宝宝)》,顿觉内心妥帖了,何必跟自己较劲,跟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原始人较劲,该抱就抱,该喂就喂,她出生的前三个月,原本就该是子宫环境的延续。想想她在自己肚子里的场景,那种无时无刻的拥抱与吮吸,弥漫她整个世界的噪音与一直在晃动的环境,在她自己还没准备好就被分离出来后,那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大人,给她再多的宠爱都是不够的。

我不想说哈韦·卡普的这本《卡普新生儿安抚法(0-1岁) (最快乐的宝宝)》很神奇,事实上,它也是车轱辘话一大堆,不多的几个观点全书都在翻来覆去得说,但对于焦虑的,面对新生儿手足无措的父母来说,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焦躁的,因为它真的为我们大人的妥协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作者最主要的观点,便是婴儿的前三个月本来还是应该在子宫中,但因为人类的进化,为了能够顺利通过产道,不得不提早出来;而以三个月为分界线,婴儿的脑部发育是不一样的,对外界的应对与接受也是不同的。因此,他们无措、哭闹,对此,给他们类似子宫的环境,拥抱、摇晃、嘘声、襁褓、吸吮都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不安,而且,这并不会宠坏宝宝。

为此,他还举了很多来自于非洲原始部落的带娃例子,随时抱着,想吃就吃,人家从来没有纠结过喂养啊睡眠啊之类的问题。所以他称三个月前的小家伙们为小原始人,小野人。这倒让我想起了一个叫做《阳光宝贝》的纪录片,来自美国、日本、内蒙古与非洲的一岁小宝宝们,非洲的那个小家伙确乎过的更自在。

看过他这个有趣的说法,顿时让我觉得,在自己精力足够的时候,抱她、喂她,怎样宠爱她都是不为过的。事实上,我也是因为在哈韦·卡普的另一本《卡普儿童行为手册(1-4岁)》里见到了关于这本书的简单论述,而打开这本《新生儿安抚法》的。

我们的小宝宝都提前出生了3个月,他们还没完全准备好来到这个世界呢。所以,如果我们人为地创造另一个“孕期”时(模拟宝宝在子宫中受到的爱抚:舒适感、声音、有节奏的抚摸),他们就会迅速平静下来,睡眠时间也更长。啊哈!那么,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开车带宝宝兜风能让他平静下来,不是因为它止住胃胀,而是因为汽车的抖动和声音很像宝宝待在子宫时的环境,它按下了宝宝的“镇静反射开关”。

亲热的搂抱不会宠坏宝宝,因为出生前,他们全天24小时都在怀抱中度过!(因此,就算一天抱12个小时,也足足减少了一半的时间。)

襁褓和强烈的白噪音能帮助宝宝入睡,它们重新塑造了宝宝熟悉的子宫环境。 如果宝宝没有襁褓裹在身上,或者四周安安静静,他会感到孤单,常常会大哭大闹,因为熟悉的感觉一下消失了,这一切和子宫里和谐舒适的感觉形成鲜明对比——就像把一个成年人推进黑的壁橱。

在《新生儿安抚法》里,卡普还介绍了很多育儿理念的演变,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养育孩子这件事,会让我们在面对当下的这个小原始人时不那么偏执、狭隘。比如,书中对“腹绞痛”这一话题做了相当详细的论述。从我读完后的理解来说,“腹绞痛”,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不管怎样,它一直在为婴儿的哭闹、父母的无能为力背锅,而去抱、去爱自己的孩子,可以很大程度缓解“腹绞痛”的疼痛。而娃哭要不要抱这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儿,也有自己的社会背景,历史演变:

在美国,父母们从很多年前就受到警告,不要太频繁地抱着自己的宝宝。18世纪早期,当时美国儿科医生的领头人埃米特·霍尔特医生(Dr.Emmett Holt)在《喂养和照顾儿童》(Care and Feeding ofChildren)一书中这样写道:“永远不要和未满6个月的婴儿一起嬉戏。要避免过度刺激,婴儿需要平和安静的环境。”他担心父母们会伤害婴儿脆弱的神经系统。到19世纪20年代,“摇还是不摇”婴儿甚至已经不能成为公开讨论的话题了。直白点儿说,没人敢承认自己还在这样做。19世纪70年代,如果哪位美国母亲用背兜带着自己的孩子,就会被别人看成是反主流的怪人。

这也是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它不是孤立地谈婴幼儿出现的那些问题,而是喜欢从遥远的历史中,理论的演变中去探寻。这倒揭示出了育儿理论的一个特制,它们实则也是时代的产物,就如西尔斯亲密育儿法的盛行,也不过是因为当时人们太过忙碌缺少对孩子的关注,所以,用亲密矫正下疏离,更合人心。事实上,育儿书的阅读的真正意义,除了从中找到方法指引当时当下的行动,也在于对彼此的行为心境多一些了解,缓解焦虑,而不会执拗于一种观点,彼此死磕。

这本书本身也很有趣,作为儿科医生的作者,除了从普通育儿书的文科角度梳理外,还有很多医学上的只言片语,为此,解答了我很多在面对小婴儿时的很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很早就知道的“嘘拍法”,在《实用程序育儿法》里,我知道了声音与动作同时进行是因为小婴儿处理不了两个以上的外界干扰,所以有效。但为何要用“嘘”声?我在一篇公众号文章中,知道“嘘”是在模仿子宫内部的声音。可是,为什么胎儿在子宫里听到的是“嘘”声呢?这本书读完,我找到了答案:

在你子宫周边的动脉中,血液不停地一波一波冲击着血管壁,产生了一种刺耳的呼呼声,汹涌狂暴,听起来就像狂风吹过树丛。

我还曾一直担心白噪音会不会影响婴儿的听力,这本书也告诉我,正如婴儿刚出生时看不分明一样,他们也根本听不清楚,在胎儿时耳中有液态,耳道上覆盖着皮脂,耳膜也很厚实;这些对声音的阻碍,在出生后依然存在,耳膜从厚变薄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宝宝出生的前几个月里,放心的使用白噪音吧,没有关系的。

卡普医生也很幽默,而译者的语言功底也不错。比如作者针对“哭泣免疫法”是这样说的:

你的宝宝并不是一个小号高压锅,在冷却之前需要先“放气儿”。放任婴儿哭泣不去理会,基本上没什么用,就像明明听见自家汽车的报警器正在疯狂地尖叫,而你只是充耳不闻,坐等电池耗尽一样。

比喻用的还挺贴切的。而译者,分明是个文艺女青年啊,译者后记开篇就引用了廖一梅的话,还以自己身边一众文艺女青年朋友的例子做比,也无怪乎整本书的文字读起来也还蛮不错的。

不过,如果只看上面的引述,或许你会有一重担心,若是前三个月只有宠爱,没有规矩,三个月后摆脱掉作者推崇的“5S”(包裹、侧躺/趴卧、嘘声、摇摆、吸吮)恐怕也不易,而且若是断章取义,趴卧、摇摆恐怕就已让家长看之色变了,比如趴卧会不会引发SIDS和窒息,摇摆会不会出现婴儿摇晃综合征,作者其实都给了详细的说明,或者提醒。甚至,如何慢慢不用5S,作者也给了详细的步骤:

首先,我建议你从停止吸吮开始。从宝宝满月后,我喜欢让他尽早习惯嘴里不含东西入睡。

然后,我建议你停止来回摇摆。到2~3个月的时候,你可以将秋千速度降为最慢的那一档。几天后,如果婴儿依然睡得很好,就让他在静止的秋千上入睡。最后,再过几天,如果他依然睡得不错,就把他移到婴儿床上去。

接下来,许多父母都会放弃包裹法。

最后,停止使用嘘声。你可以用两周左右的时间逐渐调低白噪音的音量,直到你能彻底关掉它为止。

瞧,读书还真不能断章取义,或带着成见去看。作者的建设性意见还有:

婴儿只是在最近几百年来,才被要求适应我们以“时间”安排的日程表,而许多婴儿其实发育尚不完全,还做不到这个。

婴儿对日程表的接受程度完全取决于他对延迟满足的控制能力。

建立日程表的下一步,是训练婴儿不含着乳头入睡。在哺乳后,和他玩一小会儿,再让他入睡。这能让他开始学习如何让自己入睡。如果你喂饱他的肚子后,他迅速地睡着了,那也没问题,轻轻推他,直到他睁开眼睛。然后把他放在床上,让他躺平入睡。只要这样耐心地做一两个月,婴儿就能够发展出自己入睡的能力。

最给我安慰,或者说,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引文最后的这一句“只要这样耐心地做一两个月”,这才是最考验父母,也最见父母功力的地方,同时也是身为父母后不能不学的一课,想在养儿育女这件事儿上越走越顺,先锻炼出自己面对小原始人的强大忍耐力,数种方式都尝试后依然有可能不凑效的强大抗挫力,还有对一样好习惯培养时日以继夜、持之以恒的强大执行力,再以据说可以战无不胜的爱做背景。事实上,换句话说,育儿得先育己。

回到本文开篇说的我家小原始人的吃睡作息培养上,三个月已过的她确实越来越好带了,表现介于天使宝宝与教科书宝宝之间,不过这与满月之后便痛定思痛后决定先开始给她建立规律作息很有关,这大概也是所有关于婴幼儿睡眠培养的终极方法,规律作息加睡前程序,坚定地坚持几个星期、几个月,一定是能够见到成效的。所以,考验父母的时刻到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75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75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59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3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6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0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2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6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2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6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29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电影《追风筝的人》,是根据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同名小说《追风筝的人》改编拍摄的。书于2003年出版,连...
    浅浅清如许阅读 730评论 0 0
  • 【原文】有子曰:「禮(1)之用,和(2)為貴。先王之道(3),斯(4)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
    宋红利阅读 237评论 0 0
  • 大其力有好多的寺庙,一条街走下来光在大路紧边上的就有两三家,再稍微在大路的一个岔口往里走又会发现好多,而且个个不小...
    张淑娟阅读 2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