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杨勇是新中国开国上将之一,他一生戎马战功赫赫,毛泽东更是将他称之为“文武双全”的好同志,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将第一条地铁的修建重任委托于他。杨勇在接受这一任命后,心情瞬间变得百感交集……
01 毛泽东将这个重任交给了杨勇
1913年,杨勇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普通家庭。27岁那年,血气方刚的杨勇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己浩浩荡荡的革命征程,从一个小兵做到了政委、军区司令员的位置。
土地革命时期,杨勇就曾担任过红军营、团、师政委的职位,要知道在我党的历史中,政委这个职位十分关键,可以说是团结和组织党员的灵魂。杨勇能够出任政委这样的关键职位,并一路从营、团上升到师,足见其政治思想之牢靠。
土地革命后,杨勇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凭借个人出色的能力,担任过八路军第115师343旅旅长兼政委、鲁西军区司令员,以及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的职位。
建国后,杨勇又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比如说贵州省军区司令员、省人民政府主席,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等重要职位。
1955年,杨勇在新中国的授衔仪式上,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个授衔仪式意义重大,是国家对那些在革命年代做出巨大贡献者的表彰,能被授予上将军衔自然也是人民的肯定。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一个国家经济想要发展,实力要想提高,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交通网络,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其实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国家就已经有了修建地铁的计划,并且专门邀请了苏联专家,请求他们实地进行一番考察,看是否在北京修建地铁是否可行。
除此之外,我们自己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说1958年的铁道部地铁工程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这项开展没多久,就遇到了接踵而来的困难,比如说因为财政支持不足,项目不得不暂时搁置。
一直到1965年,我国经济现状出现好转,毛泽东当即写信给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北京地下道铁道领导小组组长的杨勇,并在信中这样嘱咐道:
“杨勇同志,你是委员会的统帅。希望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是为至盼!”
修建地铁要考虑的问题有许多,比如说沿线要经过哪些地区,地质结构是否适合修建地铁,修建成本以及最终效益都要被考虑到。
之后,六十多个关于地铁的建设方案被推出,毛泽东了解之后着重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在修建地铁时一定要注意少拆民房,不要影响周围居民原本的生活,实在不行就围着城墙走。
最终,经过大家反复研究讨论,“一环两线”的设计方案被确定下来。
02 修建地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当时中苏关系正值紧张时期,所以北京地铁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也显得格外关键,作为北京地下道铁道小组组长的杨勇对于这件事情也分外谨慎。
在杨勇的办公桌上,但是经常放着三部电话,其中每一部都有各自的作用,红色的那部能直接打到中南海,另外两部则分别是军用电话和地方电话,身兼数职的杨勇在那段时间,总是忙得不可开交。
一方面,杨勇作为北京军区司令员要处理军中事务,另一方面他又要操劳地铁建设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内,杨勇为了下班后也能更方便工作,甚至把家里改成了地铁会议室。
在杨勇的家里我们能看到这样一副情景,杨勇为了能时时刻刻研究地铁的工作进展,经常穿着一双拖鞋在大地图前走来走去,在脑子里反复琢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时修建的是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为了保证质量,就必须要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杨勇经常需要和铁道小组的同志们开会讨论,寻找最优解决办法。
杨勇经常对同志们强调这条铁道的重要性,说这条地下铁道关系到国家的百年大计,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终于,在杨勇的督促下,地铁修建工作有序进行,地铁西段工程在当年冬天竣工,也算是为后面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工程进展后期,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施工的进度不得不有所减慢,但好在结果是圆满的,虽然晚了一点。那时,周恩来和几位元帅在地铁通车时,亲自体验了建设成果。
作为北京地下道铁道领导小组组长,杨勇对这条凝聚了自己无数心血的地铁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到1972年,杨勇才第一次坐上这条地铁,心情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
后来,杨勇带着自己的小儿子去坐地铁,他们一路上经过了好多站点,杨勇的心情无比地激动,他津津乐道地讲解着跟这条地铁相关的故事,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
时光流转,现在的北京地铁已经成为当地主要的交通工具,这其中凝聚了不少前辈们的辛勤付出,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再接再厉,发扬先辈永不服输的革命精神。
1983年1日6日,杨勇在北京病逝。杨勇去世后,为了纪念他为革命做出的贡献,杨勇的墓被安置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他和夫人林彬的合葬墓,大理石墓碑上刻三个五星,中间刻有杨勇与其夫人的名字及其生卒时间。
黄克诚将军和杨勇在革命年代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在杨勇去世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一首悼念诗,以表达自己对故人的怀念:
“肝胆相照半世纪,浴血苦战二十年。
革命忠心贯日月,战功卓著载史篇。
常谈我早辞尘世,不幸君先离人间。
三大战役都告捷,九泉闻讯定开眼。”
因为有着过命的革命交情,黄克诚十分了解杨勇的一生,不论是过去二十多年的革命战斗,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参与的各种建设工作,杨勇始终都没有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
不管在什么时候,杨勇都没有忘记自己入党的初衷,他在革命年代驰骋沙场屡建军功,他不求虚名,不图私利,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工作第一位的高尚品质,值得人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