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睁开眼,无意识的就摸到手机打开,去力场平台瞄一眼。居然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大佬CKB爆击了,非常开心——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钱,以我的性格,这些获得的平台币,一般都是会锁仓在平台,不大会取出来用的---懒人一个,嫌烦。
虽然写作的水平不咋样,好歹我也是混过几个平台的人了。今天我不写币圈,也不写区块链,只想说说作为一个读者兼作者,我是怎么看待内容平台的生存法则——
第一:情到深处无怨尤
中午在一个群里,我随口提到简书,结果居然有小伙伴就来自于简书,大家忽然集体怀念起以前的简书,发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对那时的简书,喜欢得不要不要的……而他们和我,喜欢的那时的简书,玩的是情怀,木有一分钱!木有一分钱!
可见,钱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唯一的。没有钱的平台,依然有人玩的不亦乐乎。
作为老用户,我个人对简书,有深深的情感,所以,在简书币改之际,很多人离开简书,在简书大规模锁文之际,我会站出来,为简书辩解……短短两三天的时间,那篇文章阅读量接近了四万——直到现在,依然有人去点赞这篇文章。
那一次,因为替平台说话,被踩了一脚又一脚!
现在我依然在简书写作,而且因为我有锁仓,所以每个月都有收入。我用行动挺简书,买了会员,有空的时候,去为自己和朋友们点赞,不仅仅为钱,为自己喜欢,和曾经在那度过的美好的快乐而单纯的时光。
进入平台的是人,人都是有感情的,用心,用情,永远是俘获人的不二法门。用户不仅仅是平台方和用户之间,平台也需要让用户和用户之间,建立纽带,平台方要多提供各种机会,各种互动,比赛,宣传---
第二:建立荣誉系统,培养自己平台的大V
设立各种荣誉称号,建立一套系统,能够筛选出人品和水平都过硬的大V,让他们与力场共进退。让他们能够代表力场的水平---
这个机制,该是比较长期的,评选的结果需要让大家都信服。
例如千漫就是简书手绘板块的达人,拥有一个绿色v标志,虽然一钱不值,但是得来不易,量也不多,其他很多人都没有,而我有---
第三:区块链内容平台的生存法则---内容第一,兼容并包
现在的我在力场这币圈的区块链内容平台,阅读文章和学着写作。我对币圈其实是不懂的----一个大美女,把我从纯写作平台简书带到了币乎。后来又有一朋友,把我从币乎带到了力场。我承认其实一开始是冲着撸币来的,如果能够一边写作一边赚钱,当然是非常棒的事情, 想想也觉得心里美。
如果又能写作,又能够撸币,还能够使自己提高,以后更能够在币圈买卖币来进行理财,丰富人生的话,那是最完美不过的路线。所以我觉得通过币圈垂直内容平台,提高自己的认知,进行理财规划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希望能够在力场看到优秀的文章,有币圈指导意义的文章。
既然是币圈内容平台,那就该有币圈的生态。生态多样,丰富,才是合理的。对于我个人而言,如果让我仅仅通过点赞,写水评获得收益,我是不愿意的,因为这样的事情,没有含金量,没有难度,可替代性太强,无助于我的成长---呃,当然真相是我的手速不够快。
但是有人愿意去做,那如何达到既能够丰富生态,活跃平台氛围,又能够合理控制他们撸的数量?不至于把平台被他们掏空,据说他们可以一个人撸2400个号!如何让人有获利,有认知收益,平衡各方利益,真的不容易!---这个目前没有特别成功的例子以供借鉴,需要多方摸索。
请放下架子,引进各种人才,并且为他们打通区块链技术的壁垒
币圈的人,总体来说是少的,关起门来自嗨,其实没有多大意义,而且项目越来越多,币圈的人就那么几个-----
所以,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币圈。隔行如隔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领域。所以,并不需要等人家一来,就扔给人家一本区块链专业技术书,看得两眼发黑,头昏眼花!吓得落荒而逃!
需要面对小白,需要耐心,需要精心地辅导,一遍一遍又一遍!
谁都不是傻子,耳濡目染,慢慢就会了。一个陪伴平台成长的人,受益于平台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喜欢的平台,就像简书之于我,我依然在简书更新,无论多么累,时间多么紧,写不出来了,也要上去哼几句---
喜欢一个平台,一定是需要花时间的,花精力的,且让我,慢慢地摸索,和力场一起,和你们一起,相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