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写于2016年12月13日)
周末,和先生去观看了《血战钢锯岭》,其实,我向来不喜战争片,因为有很多杀戮、血腥、暴力,画风都是压抑的(当然,我不会承认自己胆小)。所以,一般都会挑选喜剧或者青春片。但是看完后,颇有感慨,觉得活在和平年代,即使有各种各种包括工作不顺、情路坎坷、身材变形、子女闹心,吐槽、揪心甚至是撕逼,都是幸福的。
通过影片简介,知道讲述的是发生在二战期间的一场战争,坐标为日本的冲绳,评分很高,被选为2016美国电影学会十佳电影。影片的前半段是老套的爱情主线,有那么几次我甚至怀疑我看的是不是战争片,全片弱化了宗教,以“信仰”来描述。主人公道斯秉承内心的信仰,坚决拒绝杀戮,于是他成了军队中的那个异类,甚至是奇葩,上司的故意刁难、战友的殴打、军队建议的除名,很明显,他在军队的日子不好过。其实我也挺纳闷,拿枪并不代表不杀戮,可以学会如何使用枪支通过测试后成为合格的士兵,上战场可以不射杀。但道斯就是一根筋固执地“不能”,甚至不惧提请军事法庭。
当这群新兵真正踏上战场前,看着前方运输回的一车车阵亡的士兵,脏乱地堆叠在一起,或是幸存者却缺胳膊断腿眼睛早已空洞无焦距,整个连队几乎全军覆没,道斯他们可能这才第一次直面战争。
在美国海军的炮击扫荡后,美军攀上悬崖,却遭到日军的反击,一个突然坐起诈尸的人直面另一个,却被子弹瞬间击穿了2人的面颊;被炸飞的、双腿被炸没的、被烧成焦炭的、肠子露在身体外面的、被白刃割喉的,还有被老鼠啃咬的尸体、布满蛆虫的残肢,虽然知道这只是影片,但还是反胃。有几次日本人的突然出现堪比恐怖片,我差点被吓得从座位上弹起来,紧闭双眼,死死抓住先生的手。强攻了几次,日军就像蝗虫般,美军只能撤退,却遗留了百余士兵。道斯本可撤退,却抱着get one more的信念,以“玉米秆”的身板一次次救回了那些尚有气息的士兵。唯一一次笑的是道斯不分美军日军地救了日本兵后,美军驻地的一位士兵汇报时用玩笑的口吻说“上面有个神经病一个个送下来的,还有日本兵。。。”。
一开始认为影片脑洞有点大,在这样一个炮火纷飞、断臂残肢、血肉模糊、尸臭腐烂、尸横遍野、惨绝人寰堪比人间地狱的地方,一个手无寸铁的医疗兵,是如何在日本兵的扫荡下,救出了75条人命,这简直就是传奇。但事实比这还要传奇,因为这是根据二战时期的二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人真事改编,当然真实的道斯伤得很重,治疗长达五年之久,且基本无法工作,需要妻子考取护士执照来养家。影片最后是真实的历史影像,道斯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以及他及战友们的访谈。
观影中,多次不适,因为场面太过真实,事后百度得知导演梅尔·吉布森最少程度地使用特效,也摒弃了一般大片常用的绿背景,而是毁坏公物般地炸平了澳洲一座农场,营造了惨烈钢锯岭的拍摄场景,采用“纯实拍”,真人场景拍摄,用特殊火焰喷射演员,在爆炸瞬间吊起了演员营造出被炸飞的效果等等。
相比较那些手撕鬼子、裤裆藏雷、抢枪爆头己方毫发无伤这样的抗日雷剧,《血战钢锯岭》不美化战争,而是尽可能展现真实残酷、惨烈无情的战场,片方主动归类R级电影,相信每位观众见了这些死神瞬间横扫、子弹穿越身躯、鲜血和着泥土、寸草不生的焦土场景后,都不会对战争有丝毫的好感,更别提支持。和平年间,可能会有人生失意者觉得还不如来一场动乱一场战争,说不定还能改写命运或者逆袭成为王者,甚至还有极端者有战争狂热倾向,鼓动战争。诚然,随着科技急速发展的当下,战争可能已经不需要以前那样的人海战术,一枚导弹就能毁掉一座城,更别提核弹武器,所以,更需要维护和平,否则人间炼狱不堪想象。人类的渺小和战争的残酷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能够幸存的又有几何?即使幸存,失去家园又何去何从?叙利亚难民就是普通人遭遇战争后的写照。
出影院时,感慨先生外公的不易,这位参加过战争的老革命,还参加过解放宁波的战役,听说他们村子出来的人只剩他一人,枪零弹雨中,浑身是伤,以致无法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虽已年老过世,却仍得我由衷敬重。
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在浩瀚如云的史料中,即使日本不承认,也无法否认犯下的暴行,以此文作为纪念,祭奠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英魂和无辜百姓。感慨,和平与战争,犹如天堂与地狱。
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