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忘无情(2019-05-03)

        今日学习的章节中,讲到了以下几位贤人:叔山无趾、哀骀它、 闉跂支离无脣、甕 㼜大瘿

        叔山无趾,与申徙嘉一样是受过刖刑的人,他去求教于孔子,孔子认为他已受过刑再学也来不及了,他回答说“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 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他既坦然承认自己过去犯过错误,也表明自己现在来求学,正是因为心里还有不希望自己“受刑”的心念存在。他的态度,让孔子自感惭愧,真诚地请他坐下交谈。在他离开后,孔子也不忘勉励弟子说说“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俗语有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这是内因,固然重要。但对于社会性动物的人来说,人所在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人的行为态度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学校,有好学生坏学生之区分;人在社会上,有好人坏人之分。头上戴的这顶帽子,犹如刖刑所给人造成的肢体伤害一般,也是如影相随的,甚至伤害更大、更致命。

        子产身为执政,是当权阶层;孔子弟子三千,众人景仰。他们都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或者说是精英阶层,但他们对申徒嘉、对叔山无趾的态度,也都有几分高傲和俯视,这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忘物”,没有做到“齐物”。若能忘记人的形体、社会地位等外表的差异,才会平等地看人看事。现在,我们的宣传中有一句话“让劳动者有尊严”,也正是提醒我们,各行各业都是光荣的劳动者,不论在什么岗位,都是在为我们国家社会建设作贡献,都是平等的、光荣的!

        哀骀它,相貌丑陋却极具个人魅力,女子宁愿给他做妾也不愿为他人做妻,他与人相处唱而不和,看似没有个性主张。鲁哀公初见他,只觉他丑;再相处,就感觉被他吸引住了,甚至要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他离开后,鲁哀公怅然若失。孔子以小猪对于其母的亲疏态度说明“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 也,爱使其形者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靠内在的心灵的沟通而不是外表。这让我想起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亲子之间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但若孩子做错了事,有的父母对孩子态度严厉,责罚严格,此时,他们把自己的爱严密地隐藏了起来;孩子极少有为此而记恨父母的,对父母一如既往地信赖信任,这也许是他们能够透过父母严厉的表情感受到他们心中的对自己的爱吧!为人父母,要时刻让孩子感受到这种爱,才能让孩子对父母充满信任,孩子的心才有家、有安全感,才不会迷失。

        闉跂支离无脣 、甕 㼜大瘿,这两位的相貌可谓丑陋之极,但与之相处过的人心中,这两位的相貌是正常的,正常人反倒是不正常的了,可见其内在的魅力有多大,正可谓“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遗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 忘,此谓诚忘。”人们若没有忘记他所应该遗忘的形体,却忘记了最不该遗忘的德行修养,这才是真正的遗忘!形和情的关系,我们该如何把握,那就记住庄子的话:“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 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今天 ,庄子又见惠子,他们之间所讨论的,正是我昨日心中的疑惑。庄子说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 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
    玄中山人阅读 1,240评论 0 4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5,394评论 1 16
  •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
    象浦阅读 640评论 1 11
  • 《智品》明代樊玉冲编写的一部权谋书,与《益智编》、《智囊全集》、《经世奇谋》合称“四大智书”。 明代樊玉冲编写的一...
    汉唐雄风阅读 7,954评论 0 0
  • 我不斷的旅行,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是避開過多掌聲的迷惑! 我知道我的靈魂在探索一個未知的天堂,前人的輝煌並...
    蔡振源阅读 44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