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就不是看文艺片的路子,以前只是半吊子的文艺着,再加上近几年被网络的快节奏调教的越发坐不住了。
这次实属盛情难却,纯是为了满足朋友的小小心愿罢了,看之前甚至做好了睡在当场的准备。
看过简介,剧情很苦,简直让人直皱眉,生活多艰辛,我真的只想看点轻松愉悦的片子来安慰我幼小的心灵,看完电影带着满肚子负能量走算怎么回事,说到底还是盛情难却,唉。
但是这部片子让我大为惊讶,丧么?丧。丧中又带着屌屌的匪气,敢于向生活竖中指的豪迈着,颇有苦中作乐的英雄气概。
它反倒治愈了我。
以下涉及剧透。
看惯了商业片的套路,习惯了主角、反派鲜明的阵营划分,更习惯只要打败了反派生活就会恢复本来幸福美好的模样。
这部片子是多么的坏啊!
它甚至没有给你竖一个可以攻击的靶子,没有给你“只要……就能……”的机会,它直接把生活狼藉不堪、无能为力又无可奈何的一面展现给你看。
这部影片给观众设置的最大的一个困境,就是你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立场。
丧失爱女,对警察发动舆论攻击的痛苦的母亲和勤勉尽责却身患癌症不久于人世的警察局长之间,你怎么选,它把凄苦、不甘、为难,以及背后的曲折委屈都展现给你看的时候,你能怎么选。
嘿!这是生活,它很复杂。
影片的前半部分,冲突来得又多又快,十分密集,母亲与神父、母亲与儿子、母亲与前夫、母亲与警察局、警察局与广告商、广告商与母亲,甚至警察局内部,就像一串鞭炮,四处都是爆点,矛盾简直充斥在每个人之间。
这些冲突值得一说的地方太多了,情绪之上愤怒时而激烈时而隐忍的存在着,情绪之下爱与妥协小心翼翼的躲藏着。
冲突的高潮,同时也是转折点的来临,是警察局长的自杀以及他死后留下的三封信。
第一封信,关于死亡和爱。人生不是我孤独的来到这个世界又孤独的离开的故事,我来时,我母亲在呢,我走时,你在呢,我可以忍受癌症对我的折磨,但我却不能忍受我的疾病对我家人的折磨,我不希望我离开时你们对我的回忆是被病痛折磨的痛苦不堪的样子,而是像今天这样,有点滑稽但又十分幸福的日子,今天一天,我们都没有想我那可怕的病,我的人生过得很幸福,相信我。
第二封信,一个恶作剧。那三块广告牌真是个好主意,我真的这么想,所以才匿名支付了那一个月的租赁费用,别放弃。我知道我的死亡与广告牌无关,但其他人不一定这么想,即便如此它还得悬挂至少一个月,哈哈,耍到你了吧,希望这一个月里你能活下来。唯一让我难过的是你觉得我对安吉拉(女儿)的死不关心,我关心,真的关心,但是证据不足,警察能做的很有限,有很多案件都是多年之后犯人得意忘形说漏了嘴而告破的,我真心希望安吉拉能有这样的幸运。
第三封信,鼓励。你有成为一个好警察的资质,你没想到我会这么看你吧。我的确认为你过分暴躁了,但你骨子里是一个正直的人,所以你能成为一个好警察。想要成为你心里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你需要爱。我知道你正在对这句话嗤之以鼻,但爱让人冷静,冷静才能思考,想要破案,你需要冷静下来思考。
至此,影片的节奏缓和了不少,伤害的与被伤害的都试着走向和解。
被纵火焚烧后又重新竖立的广告牌依然写着警察局长的名字,但比起针对更像是纪念了。
母亲被羞辱后拎着酒瓶走到前夫桌前,并没有把酒瓶砸到前夫头上,而是说对你女朋友好一点。
暴躁的警探被全身烧伤后,捆得如同木乃伊被送进病房,偶遇被自己愤怒之下扔出窗外并暴揍的广告商,在广告商释放出善意后后悔,坦白自己身份并不住忏悔,广告商虽然生气但仍告诫他不要流泪,对伤口不好。
母亲和警探将要踏上路途,母亲像警探坦白,是自己半夜放火焚烧警察局泄愤,并未想到里面有人,造成了他的烧伤,警探回复说,当然是你,不会有别人了,依然和母亲踏上了追凶的路途。
有一个情节不得不提,被免职的警探在酒吧里喝酒,听到隔壁桌的男人向他的同伴吹嘘曾奸杀过一个女孩并焚尸的故事,他没有像以往那样暴力解决,而是冷静的先走到门外记下了车牌号,然后故意挑衅,为了趁机在指甲里留下了男人的DNA,忍者没还手,挨了一顿打,带着伤痛回家,采样,交给警察局。
在这个情节里,观众、母亲和警探都被希望折磨着,他是么?
等待结果,更像是等待一个救赎,一个戏剧化的奇迹一般的救赎,这个救赎是对母亲的,是对这个警探的,也是对观众的。
但奇迹毕竟是小概率事件,生活从没有那么多奇迹。
结论是否定的。
这符合影片的格调,但那个瞬间,我真的希望这部电影能烂俗一点。
但是母亲仍说,这是我的人生最接近希望的一天。
那个警探抱着枪与母亲说结论的时候,我几乎担心他要自杀,没什么比希望破灭更折磨人的了。
在他们踏上路途之前,有一段对话,你想好了么?没有。你呢?也没有,路上再想吧。
差不多人生也就这样吧,我没想好却已经踏上了路途,边走边想吧,也许能有一个结论,也许永远也找不到这样一个结论,但是我们总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与世界和解。
我所喜欢的电影,是主角有所改变,有所成长的电影,这部差不多就是了。
愤怒和暴力不能解决问题,矛盾与冲突的升级只会扩大损害范围,避免更大的悲剧,只能靠彼此之间的妥协和谅解了,这不容易,这需要爱。
生活依旧艰难,但总有希望。
对母亲的角色印象深刻,大部分时间都表现得坚韧强悍,正因为如此,才在表现对女儿柔情、痛苦、悔恨时,由于反差强烈而格外戳人,听闻演员因这个角色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实至名归,祝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