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节后,又到每年的招聘旺季,公司开始了招聘攻坚战,整个团队呈现出超乎寻常的繁忙。
我们按照片区进行招聘任务的分解,每天下班前会提供当天的数据,要在短期内迅速将人才吸引到岗,每个人的压力都不小。
三天时间,我通过电话面试了将近六十人,有幸遇到了几枚人才,当然也遇到了部分让人大跌眼镜的。
候选者M目前在北京工作,是一枚90后,他的简历更新后,我通过关键字第一时间搜索到了,一通电话下来对他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了如指掌,也有行业经验,灵活应变能力强,有激情和上进心,判断他就是我想要招的人。可是,他的意向工作地居然选择了北上深广杭五个城市,让我心里起了疑虑,这家伙不会是个游走四方的青年吧?姐只见过意向工作地选择一至三个城市的,还没见过选五个城市的。
于是,我继续深挖。并得知M对深圳和杭州两个城市更加憧憬,我分析了他的家乡离杭州更近,而且杭州也算宜居城市,逢年过节回家看望父母交通很方便,他现在的工作地北京雾霾太严重,从健康角度考虑,建议他将新的工作地点定在杭州,而且房租和消费又比北京低,这样几年下来就可以多存点钱为将来娶媳妇做准备了。没想到我说到此处时,他在电话里激动地随声附和道“对,对,对,我就是因为北京的雾霾太严重了,在这儿待了两年,每天都看不到蓝天,才想离开北京的。”我加足马力继续鼓动他,赚钱很重要,健康更重要,虽然去杭州薪资待遇看起来比北京少了几千块,但衣食住行方面都节省了不少,公司就在西湖边上,每天睁开眼就能看到美丽如画的风景,事实上是赚了,我会让当地的同事帮他找房子,以便他到新的地方有个落脚点。
我还帮他分析深圳虽然蓝天白云属于常态,但离他的家乡比杭州要远一倍,消费也更高,房价属全国之首,不建议来这儿折腾。
苦口婆心地一番理论后,向M正式抛出了橄榄枝,他接受了。
坐在我旁边的几个同事见我放下电话,冲我哈哈大笑“真有你的,居然连雾霾、娶媳妇都拿出来说事了。”
是的,每一个做HR的,在压力巨大,被逼急了的时候,什么绝招都使得出来!
越来越感受到,招聘与求职,就是一场恋爱与结婚的较量,最后能扯到那张证才是重点,否则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招聘达成率如何保障?
2
好的人才,谁都想要,半桶水的,谁都不想要。
S的简历上白纸黑字地写着六年销售经验,年龄三十出头,可电话沟通不到三分钟,我就认定他不是我的菜。
首先,我已经告诉他,公司不是单纯卖产品,而是提供解决方案与服务,价格也是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只要是一个聪明的销售也能听出弦外之音,可他还是问了我一句“你们这套系统卖多少钱一套?”让我大跌眼镜。
其次,他问了我一句“你们这个产品好不好卖?”
哥,好不好卖在于人的能力,否则公司请你来干嘛?
最后,我想了解他对薪酬的期望,他说“越多越好!”
这样的回复,神也实在是猜不出来他的期许。地球人都想在职场中的薪水越高越好,您能说个数吗?十万八万还是千儿八百?
结果只能是礼貌地拜拜了,不会有下文。
很难想象他前期的六年销售工作经验,每一年,每个月,每一天究竟是如何混过去的?说得好听一点叫思想很单纯,说得难听一点叫比不过一个职场小白。
这样的求职者,即使你的简历再刷新一百次,如果你的沟通总是体现不出专业素养,回答问题又不在点子上,无法证明你曾经的实力,若能让HR跟你聊十分钟,都算是上限了。要不然,只能改行了。
3
G目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技术,福利待遇比较可观,我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现有的公司工作四年半了,之所以想跳槽,是现在的状况能够一眼看到头。前后三轮面试结束后,已经打算录用他,可他却始终纠结薪资问题,舍不得短期内薪资上的落差,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
说实话,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我都非常理解他,但是,职场短短几十年,有时候的输赢就在某个机会的选择与把握上,你错失了,可能很难再找到如此匹配的。
G若能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不到两年,他的薪水就会超过现有的,而且公司提供给他的平台比现在要强,又属于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他目前属于死守着一份固定工资,工作内容和能力不会有任何的突破与变化,可我们不仅能学到新的技术,更深地了解行业,未来还能在薪水上超越,综合考虑,只能让人替他觉得可惜。
强扭的瓜不甜,因为他有心结打不开,所以注定无法走到一起,只能尊重他的选择。
4
我请老高复试L的时候,他告诉我晚些再打电话,因为听出来L在睡觉。我笑称他都快成为人精了,隔着电话都能听出人家在睡觉。
从另一个侧面也反应出候选人不职业化。
你既然已经离职了,正在找工作,那就意味着至少一个时期内所接到的陌生电话多数都是面试电话,能否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礼貌地接听?认真地对待?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素养。得有多么懒洋洋的样子才会隔着电话都能听出来是在睡觉?况且连续几天都是同样的座机打过去,经历了一面二面,难道就不能长点心思保存一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招聘当中,什么样的人都会遇到。能拿到offer的关键也许在于能力与经验的匹配度高,也许在于企业文化的融合度高,也许在于其它。
不管怎样,作为求职者,拿到通行证,只能算是入门,就像恋爱多年步入婚姻殿堂的伴侣们一样,能否白头偕老,在于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用心经营。
任何一方绝对不能瞎凑和,要不然,将来双方付出的代价都太大。招聘方钱也花了,还需要将所有的流程重新走一遍,求职者也觉得不合适,浪费了时间,受到了伤害。所以,招聘与求职只能是两相情愿的事,既要“来电”,又要“相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才能“相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