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教育趣辅导025010030320--宋佳敏

关键词:沉默有毒

我们从小接受的观念是沉默是金,所以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总会有一种思维惯性:即保持沉默。事实上,这些人包括我,都误读了,沉默是金这句话,甚至可以说,这种沉默是有毒的,而且是会上瘾的。

首先沉默是金的解释是,在遇到问题时,不要盲目的冲动的下结论,而应该仔细的思考。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光保持沉默就可以了。在一场关键对话中,如果一直保持沉默,那么即使你有很好的思想,也不会被人所知,浪费了脑细胞,却徒然无功。所以我认为沉默的时间应该是非常短暂的,有了初步的思考,就应该把想法表达出来,去冗存新,最终达成双方一致的意见。

沉默有毒,我们从小都或多或少养成一种察言观色的习惯,当我们的意见和别人的意见(尤其是长辈权威)不符合时,我们会被摆脸色,甚至说教。那么沉默,虽然不会被表扬,但是至少不会受到批评。长此以往,我们习惯于等待别人出谋划策,逐渐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和一些别出心裁的意见。这也是为什么小学生课堂举手活跃,而高中生课堂常常鸦雀无声。

摘抄:沉默是把杀人刀!沉默是失败之母。

关键词:克制情绪

如果说沉默是使问题越积越大,那么情绪失控就是问题的爆发。我自己曾亲眼看过一个例子,一个小康家庭的妇女,在使用某种化妆品后皮肤过敏,来找老板理论。起先我看她自信满满,条理清晰。但是随着之后老板的否认,拒绝赔偿,并且声音提高,态度恶劣。她忍不住开始说起了骂人的话,双手挥舞,老板推了他一下,她又忍不住打了老板一巴掌,继而引发了斗殴事件。因先动手打人是理亏方,最后赔偿不了了之。

由此,本来是占理方,因为情绪失控而成了理亏方。由此可见,关键对话中克制情绪的重要性。即便一场对话,演练过多遍,意外情况总是存在。即便没有完美的应答,至少也应该,不忘对话目的,保持理性,以防事态进一步恶化。

摘抄:我们经常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大脑缺血思维混乱的状态下,我们选择的应对关键对话的策略恰恰是最无法帮助我们实现目的的策略。我们成了自己最可怕的敌人,对这一点却又浑然未觉。

关键词:协同效应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三个臭皮匠不能有效沟通,或者他们的想法南辕北辙,不能得到统一战线。那么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团队的成功是靠配合,那么对话的成功就在于思想的交融碰撞并成为一个全新的更好的观点,即1+1>2的结果。如果团队配合,再加上有效的沟通,则更容易创造几倍的效益。在我看来,"协同效应"和周总理"求同存异"的智慧有异曲同工之妙。

摘抄:这些新的、更好的解决方式绝非“我的方式”或“你的方式”,而应当是“我们的方式”。换句话说,更有效的解决问题方式必须具有协同效应,它应当是捆在一起的一把筷子,而不是散落一地的单个筷子,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这种协同性可以体现在更好的决定、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决策过程、更高的决策实施承诺中,或是在这些因素中得到综合体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