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你过得不好,是因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想得多、做得少的,活成了那99%的芸芸众生,只有那想到就做到的1%成为人中翘楚。
你会不会和我一样,明明已经理清了思路,却就是行动不起来;明明知道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只有这一项,就是下定不了决心去开展?如果很痛恨自己的拖延症,也期待自己能成为执行力强的职场人,那么这本《麦肯锡零秒执行力》正好可以解决我们的问题。
本书作者是赤羽雄二,日本咨询大师。1986年进入麦肯锡公司,领导了经营战略的立案和实施的援助、新组织的设计和导入、市场营销、新视野创立等众多项目。1990年从零开始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促使许多韩国企业尤其是LG集团走向了世界。
即便你没听说过赤羽雄二的名字,或许听说过大名鼎鼎的麦肯锡。麦肯锡公司是世界级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 在世界排名前100的公司中,有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是麦肯锡的客户。
在写作此书之前,赤羽雄二写了《零秒思考》、《零秒工作》,备受读者欢迎。此书是零秒系列的第三本,以A4工作法为抓手,提供2个工具和8个要点,建立全局观,让“想到”落地到“做到”,提升执行力。
工具一:选项
阅读这本书前,请你先拿出一沓A4纸。
无法当机立断、缺乏执行力的主要原因,是头脑中的想法杂乱无章,思路不清晰,患得患失,分不清轻重缓急。这么时候,你需要的是A4纸笔记法:
通过做笔记,理清我们的思路,找到问题的根源。当我们把大脑里杂乱无章、似是而非的想法拎出来,在一张纸或数张纸上呈现,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看到整体情况,就拥有了作者所提倡的“全局观”。只有拥有“全局观”的人,才能当机立断,立即行动。
有了全局观,接下来就是用“选项”这一工具助推执行力了。
什么是选项?指的是列举出多个可以实施的选项,并比较、评价这些选项的思考方法。列举选项的重要原则是:列举出重要选项,不遗漏,并且要做出合适的评价。包括的要素有:主题、选项、评价基准、评价符号等。
比如,中秋节怎么过?我们可以用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思考:
第一步:把A4纸摊开,在纸的左边写下主题“中秋节怎么过”;
第二步:最大限度地自由思考,列举出所有的选项:在自己的家、回父母家、周边游、请两天假长途游等等;
第三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目的进行筛选;
第四步:确定选项的评价标准,比如“快乐程度”“费用”“亲子”“孝心”等;
第五步:综合评价,得出答案。
工具二:工作框架
什么是工作框架?就是整理事物的框架,最简单的是2 2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可以扩展出2 3、2 4的框架。
最近我在负责一项工作,涉及到的单位及工作项目非常庞杂,常常陷入一筹莫展、一片混沌当中,工作深感被动。时间紧,任务重,但又阻力重重。
用赤羽雄二的方法,只需要在A4纸下画出工作框架,答案就会自己浮现在纸上。
于是,我画了个工作框架:
当我把脑子里交织在一起的思路、想法、焦虑拎出来,写进框架里,我就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了。
赤羽雄二对这样的工作框架很是推荐。他认为,想要提升执行力,立即行动,就要把工作进行区分和整理。因此,工作框架上的坐标轴如何设定最重要。比如按照工作的难易程序、紧急程度;产品使用状况、消费倾向;员工技能和性格等等。
一开始,你可能不能如愿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提炼和整理出来,没关系,只要建立起“工作框架练习册”并不断练习,譬如每天制作6个框架,就逐渐提升工作效率,建立起全局观,可以毫无压力地做出选择并立即行动。
如果实在感觉做工作框架有困难,当然还是可以用A4纸笔记法来记录想法。
不管是选项还是工作框架,其关键还是思考模式。你是否愿意去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视角进行思考,是否愿意花时间练习思考,是否愿意把思路进行整理,决定了你是否能够更好地运用两项工具,要不然还是停留在“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层面上。
八个要点
“我想做啊,但没有人能够按我的思路去执行。”
“万一这个决定是错的怎么办?”
“这对我而言是全新的领域,我根本不了解,怎么做分析?”
注意了,这些借口都是你行动路上的拦路虎。
中年以后,许多人回头审视自己过往的人生,总会感慨:“要是那时这么做就好了!可惜现在已经错过了(没机会了,老了)。”
那么,是时候扫除掉这些拦路虎,让你的行动力执行力来一个飞跃了。本书给出了八个要点:
要点1:尽可能消除迷茫
要点2:平时要尽可能迅速作答
要点3:平时要尽可能提升所有工作的速度
要点4:不断推动PDCA循环,积累经验
要点5:不断努力创造良性循环
要点6:不断努力保持旺盛斗志
要点7:不断思考总经理会如何处理自己的工作
要点8:平时牢记“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并不断实践
你有没有过,每年都制订很多计划,但总是“今年我一定要完成本该去年完成的前年定下来的目标”。
我以前有个领导,每年年初要求我们先写工作总结再开展工作,而不是写工作计划。他说:“你们要想想,在这一年里,你要如何去规划你的工作,什么时间节点完成哪一项,进度如何安排。”
假设我们知道我们最终想要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就可以目标清晰、消除迷茫;如果我们以身作则当机立断,就可以影响带动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如果我们多跟活动充沛的朋友同事在一起,自己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我们平时尽可能做到“马上”而不是“等一会”,那么积压的工作就不会那么多。
这些“如果”,我们都可以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