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避免不了“口水战”。
因为隔代人关注的焦点不同,孩子更享受过程,爷爷奶奶更关注事情的结果,所以经常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争执。
故事发生在我家,儿子和奶奶是时好时而坏的“好朋友”。
这天早晨,奶奶惯例做着早餐,儿子在客厅摆弄着他的桌椅,我起床之后,他说妈妈,你看,我准备开商店。我说好啊。(其实更好的回答是:哦,原来是这样啊,李老板,你的商店主要卖什么东西呢?)便去洗漱了。
儿子一会跑到玩具房,把小书架上的书全部都拿下来,放在垫子上,准备抱到外面的餐桌上去,也就是他刚才搭好的商店。
可是弟弟一直在身边拿他的书,书也很大一堆,而且很乱,他尝试了几次之后就开始着急了,发脾气,怎么抱不动。(孩子就是一根筋,不想分几次拿出去,而是想一次全部拿走。而我当时是看到的,我没有引导孩子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书拿出去,因为奶奶已经快做好饭了,如果我引导他把书拿到餐桌上,奶奶准备的早餐就没地方放了,避免不了的就是奶奶催孩子收书,孩子就会反抗,一场口舌大战就会降临)。
我抱起小弟弟就离开了玩具房,说你这个老板这么爱发脾气,我不买你的书,此刻孩子很伤心,他也没心思往外抱书了,就一个人回卧室关上门哭起来。
过了1分钟
我进了卧室,我看他哭的很伤心。
就拉着他的手,先抱了抱他
说“李老板看起来很伤心啊,愿意和我分享一下吗?”
儿子说:“你只喜欢弟弟不喜欢我,你不喜欢买我的书。”
我说:“哦,原来是这样啊,妈妈没有不喜欢你,只是不喜欢听大吼大叫的声音,妈妈不喜欢买你的书,是因为你是老板,可你一直对顾客发脾气,我不喜欢这样的商店,所以不想买店里的书。”
儿子听了,还是没有停下哭。
我开始转移话题了。
我又接着说:“那你的书卖多少钱一本啊?”
儿子停止了哭泣:“100元。”他用小手比划着。
我做出了非常夸张的表情说,“天啊,100元,这么贵”
此刻我的表情已经让他破涕而笑。
“这么贵的书,估计没的人很少,那你有没什么可以促销的方法,让更多的让人来买你的书呢”
“那便宜一点吧”儿子说
我又接着说“你的书都摊在地上,我都找不到想要的书,怎么卖呢”
“我有办法了,那我分类整理好”儿子说,这时候他已经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已经进入了卖书的思考情景中。
“妈妈觉得餐桌不太适合摆书,小书架才是书的好朋友,而且容易分类排放,我们都喜欢去书架哪里看书,你摆好了,叫我去你的书店好吗?”
“好的”儿子和我击掌之后就去玩具房了。
5分钟过后,我再去玩具房看的时候,原来摊在垫子上的一堆书,已经被儿子分类放在小书架上了,他还在嘴巴里念叨,这些都是画画的小绘本,放在这里,别人更容易看到。
看到儿子已经把书放回书架,奶奶什么也没说。
这时候奶奶已经做好了早餐,摆放到了餐桌上。
儿子说:我不要吃饭,我要开店卖书。
孩子有在玩具房用泡膜垫搭起了小房子,他还对我说“妈妈,我不要吃饭,我要买书”
我说:“好的,知道了”
儿子说“妈妈,你能帮我搭房子吗?”
我快速的帮孩子搭好了小房子,说:“李老板,你这勤劳,真是辛苦啊,你需要补充一些能量的,卖书需要好长时间呢,不然会饿坏的”
儿子想了一下说:“好的,李老板想去补充能量啦”
就自己洗手去吃饭了。
奶奶自己在阳台洗衣服,也没有丝毫的生气。
我和孩子吃着早餐,讨论着如何去学校促销买书的问题。
奶奶看到没有任何催促,我和孩子开心的吃早餐,7:50准时出门。
不同寻常的早晨开始了。
如果是以前,会是这样的情景:
孩子说不吃饭,奶奶就会把饭放到桌上,说一句:“爱吃不吃,不吃饿了就忍着”。孩子就会毫不示弱的说一句:“你真是个没礼貌的奶奶,我就是不吃饭”
奶奶“……”
儿子“……”
最后大家争吵然后不欢而散,孩子早晨上学不开心
奶奶大早晨辛苦做早餐孩子不理解,很委屈,也不开心。
首先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需要我们去尊重的;
其次孩子是需要不断被看到的,了解他的需求、看到他的存在,而不是用成人着急的眼光去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步伐和节奏去做事情。
最后及时沟通和反馈是必要的,晚上回去我会和奶奶分享今天早晨发生的事情,并分析为什么相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结果。
与孩子合作,听到他是关键。接纳不同的存在,生命才会多姿多彩!
今天早晨教练晨会,我听到这样一句话:问题还在,主要是处理问题的人变了。问题与幸福是可以同在的,你变大了,问题就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