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被人逼着讲礼貌
文/安小西
早上刚起床,门窗不断作响,不用出去,也知道外面风很大。
像我这种怕冷星人,果断坐在自家热炕上继续取暖,才不会出去找罪受。自然,门窗关严实,窗帘也没拉开,生怕放进来任何一丝冷意。
外面来了两个叔叔,想必是冻得不行,直接往里屋走。推开门一看,只有我一个,以为还没起床,立即站在外头,等我爸妈从后院过来。
我一看屋子有些黑,立刻起身去开灯。我爸边和叔叔们打着招呼,边习惯性地来了一句:“这都是你俩叔呢么,咋不知道叫人呢?”
他们继续聊天,留下我一个人特别不爽。
我想,这样的场景,大家一点儿也不陌生。
小时候有一次,爸爸和弟弟因为类似的事情,起了很大的冲突。
那天,家里人挺多。我记得,有舅舅一家子,小姨一家子,二姨一家子,再加上我爸妈和我,大家伙围在一起,喝着茶聊着天。
恰巧,弟弟从外面回来了,进了屋子看到这么多人,直接愣住了。然后大家问他去哪儿玩儿了什么的,他又接过话继续回答问题了。
爸爸突然发火了:“长这么大都不知道叫人,还要让长辈问你,懂不懂礼貌,啊?”
弟弟非常气愤,生气的还了嘴,导致冲突升级,闹得很不愉快。
我们的父母,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懂礼貌、有教养的人。这点良苦用心,毋庸置疑。
他们从小教导我们,见了长辈要问候,见了弟弟妹妹要谦让等等。这些我们都认同,而且执行的很好。
但是,凡事讲究个恰到好处,用力太猛则过犹不及。
我的父母还好,这种问题出现的几率并不高。
但有些家庭里,被迫讲礼貌的事情,简直要把小孩子逼疯。
同样的玩具,就因为在自己家,被别的小孩抢走,自己竟然没有权利抢回来。因为,大人们觉得,应该让着客人,即使被拿走也是应该的。
成年人的概念里,不就是个小玩意儿嘛,送人就送人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假若小孩子因此大哭大闹,一定被教训太小气,无理取闹。
可曾有人关心,那个不起眼的小玩具,或许正是这个小孩眼里的至宝,珍贵无比;
可曾有人想过,那个小气的小孩,并不想拿着心中至宝,假装大度,拱手让人;
可曾有人疼惜,那个无理取闹的小孩,刚刚被迫失去至宝,连伤心的权利也要狠心被剥夺吗?
无论是逼孩子问候长辈,还是逼孩子谦让他人,只反映出一个实质,父母们非常在乎他人的评价。
假如,孩子在他人面前,不懂得问候,不懂得谦让,别人会断定,这家的孩子不懂礼貌,没有教养。进而判断,这对父母也是如此。父母会因此觉得面子挂不住,进而恼羞成怒。
受这一逻辑的裹挟,大部分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会非常努力的教孩子认人,叫人,让人。这本无可厚非。
可是,当有人将此作为一项比拼,灾难就此来临。父母们自然不甘示弱,最怕听到别人家孩子可以怎样,自家孩子做不到的例子,想方设法都要逼孩子做到。
所以,那些总是逼着孩子要叫人,要谦让的人,一旦没有随他的心意就发火,不过是怕别人对自己评价不好,觉得自己没面子而已。
我不相信,在从小的耳濡目染和长期学校教育下,孩子学不会讲礼貌。或者说,自己孩子的为人,自己信不过吗?
最基本的礼貌,大部分孩子还是懂的,大家都喜欢成为人人喜欢的好孩子。小孩子那么聪明,岂会不知道大人喜欢什么。
只是,凡事把握好度。
尤其教育孩子,最好是私下里教育,千万不要当着那么多外人,非要逼着孩子讲礼貌。否则,自己丢了面子,孩子也不听话,其他人还觉得尴尬不已,何必闹得如此不愉快。
况且,真正讲礼貌、有教养的人,体现在方方面面,这些表面上的形式,能说明多少问题呢?究竟有没有,聊上几分钟就一清二楚了。
我想,当年我弟弟之所以气愤,和我今天早上一样,觉得很委屈,很无辜。爸爸的那一句话,展现了他作为家长比较好的一面,却顺手将他的孩子们推向了不懂礼貌的一面,谁听了会自在呢?
所幸,他只是随口说了说,而他的姑娘想的清道理,不会真的去计较。
如今,见到有些孩子,家长逼着他们叫我时,我不会再傻愣愣的等着孩子的那一声“阿姨”或“姑姑”,一定会提前对家长说,孩子不认识我,太陌生了,不要勉强孩子。
另外,假如我发现孩子胆子挺大,不怕陌生人,我还会微笑着和他对视。小孩子非常聪明,似乎能感受到善意,很快就自在了。
有些还会好奇的盯着我看,那我也看着他,一会儿工夫他就愿意和我玩儿了,甚至心甘情愿的叫我,看这多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