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童装店好多年了,接触过许多年轻的父母带孩子来购物,也会遇到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着孩子。一般情况下,年轻人带出来的孩子都比较活泼可爱,好沟通,孩子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满。而老人们带出来的孩子,有的过度溺爱,撒泼跋扈;有的趋于保守,缺乏安全感,沟通起来有障碍。据心理学家研究,孩子三岁以前,是建立安全感最重要的时期,所以,做父母的尽量在这个年龄段多陪陪孩子。
我记得女儿两岁的时候,有段时间,我经常加班到深夜十二点以后,晚上基本上都是她爸爸带她。有天我回家很累了,洗洗刚想睡觉,女儿醒了,哇哇大哭,推搡着喊着“不要妈妈!不要妈妈!妈妈不管宝宝!”我站在床边,流着泪,束手无策。直到女儿哭累了睡去,我依偎在她身边,暗自下决心:孩子的小心儿非常脆弱,她需要妈妈的陪伴,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尽量多陪陪孩子。
再后来,有了儿子。陪伴两个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非常艰辛,但更多的是快乐和幸福。我从不后悔,在孩子的身上所付出的努力,也很庆幸,我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
女友兰欣也是两个孩子,儿子从小跟着婆婆在乡下,女儿自从出生就一直带在身边。儿子大了,已经到了上初中的年龄,村里没有中学,婆婆就把他送到了兰欣的身边,在城里上了初中。
兰欣看不惯儿子,女儿也不喜欢哥哥。兰欣说儿子臭毛病太多,不洗脚,东西乱扔,吃饭吧哒嘴;女儿说哥哥啥也不懂,弄坏了她的学习机。兰欣的老公在外地做生意,一个月也难得回家一趟,对儿子的态度自然也是非常凉淡的。时间久了,儿子融不到这个家里,这个家似乎也把孩子排斥在外,两看生厌,兰欣干脆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寄宿。
有一天兰欣打电话给我哭诉,说孩子告诉老师他妈不是亲的,说他自己没有家长。兰欣委屈地说:“我十月怀胎生下他,因为难产差点没命了。虽说他跟着奶奶,可衣服没给他少买,生活费也是按时送回去的。养这么大了,竟然说我不是他亲妈?”我问兰欣:“你反省一下自己,对儿子和女儿的态度一样吗?光说儿子跟你不亲,你跟儿子如何?你跟孩子分开时间太久了,彼此已经没有了依恋感。”兰欣半会没接话,估计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再只是责备孩子的寡情了。
后来,兰欣很努力地让自己从心里接受孩子,关心儿子,老师也跟孩子多次谈心,帮助他们母子恢复关系,可还是收效甚微。兰欣总是很后悔地跟我说:“要是重来一次,我一定不把儿子留在老人那里。如今,后悔也来不及了。”
是啊,在孩子小时候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在他身边,将会是一辈子的遗憾。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一次性的,根本没有推倒重来的机会。
电视剧《下一站,婚姻》,女主人公邓草草费劲心思,千辛万苦地找回丢失了几年的儿子小轩,谁知道这个曾经乖巧伶俐的孩子,经历了这场变故,早已变成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极尽顽劣的流浪儿,还自称“土蛋”。这时候,多亏了妈妈倾心的陪伴,还有剧中“老大”龚剑叔叔的训导,这个聪明的孩子,才没有毁在了他的“歪门邪道”之中。
我曾经看过一个案例,也是走失的孩子被找回来,父母不敢管教,老人由着孩子随心所欲,一味地娇惯。结果孩子长大后误入歧途,进了看守所。
可见,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与教育非常重要,隔代亲,但不代表可以代替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不可以缺席。
朋友的外孙女妞儿三岁了,女婿在外地上班,临上幼儿园的时候,爷爷奶奶提出送回家帮着带。女儿坚决不同意,她的理由是:孩子这么小,如果父母不把她带在身边,她会缺少安全感的。
孩子入园快一年了,女儿每天早早起来,娘儿俩比赛刷牙洗脸,手拉手一起下楼。送完妞儿,女儿去上班。下午下班后,再去接孩子,买菜做饭,晚上母女俩一起看书,玩游戏,小家伙自己洗漱换睡衣,特别乖巧。一个人带孩子的苦累可想而知,可看着妞儿活泼开朗的小模样,听着妞儿软糯的声音说着“爱妈妈”,再多的苦累都烟消云散了。
礼拜天,女婿回来了,他们会带着孩子一起去参加一些亲子活动,让爸爸陪伴着,带孩子做游戏,尽量弥补缺失的空白,小丫头可开心啦。
生命只有一次,既然我们选择了做父母,孩子选择了跟着我们,就一定用心地去陪伴和呵护他,不要等孩子长大了,才发现我们缺失了许许多多,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卖的。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请一定自己带孩子。也许我们不完美,也许我们会犯错,但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就会努力地去学习,跟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