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新闻令人唏嘘:一个小伙子租了一百多万的衣服车子参加前女友的婚礼,为了让曾经瞧不起他的前女友一家能对他刮目相看。
新闻的结局是小伙子被拆穿,很多人评价说小伙子爱慕虚荣,活该。
然而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个社会给年轻人的时间太少了。
中国的家长总希望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要谈恋爱,而大学一毕业就要结婚,结婚对象还要有车有房,即使这样的要求有一定的社会因素的合理性,但确实给了年轻人,特别年轻的小伙子带来了巨大压力。
“屌丝逆袭”,“打脸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这样的情节多数存在在网文套路里。在文学作品中,穷小子和白富美的爱情稍有不慎,就写成爽文套路,充满了幻想与意淫。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笔下,同样内核的爱情故事,却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婚姻与爱情,贯穿《霍乱时期的爱情》始终。
1
上个世纪的南美,阿里萨是一个穷小子,喜欢上了一个不算富家,但至少是中产家庭的女儿费尔明娜。然而费尔明娜遵从家庭安排与自己内心渴望,嫁给了事业有成的医生乌尔比诺,阿里萨奋发图强,终于变成了当地有名的船老板,最终与费尔明娜终成眷属。
这个情节看似老套,甚至是爽文的套路,“屌丝逆袭抱得美人归”的既视感。
在马尔克斯笔下,却另有一番风味。
阿里萨等了费尔明娜五十年。
很多人喜欢纯化爱情,例如罔顾事实强调金岳霖对林徽因多么痴情,终身未婚。对贾宝玉与袭人尝试云雨情非常愤怒,觉得对不起林黛玉,等等。
想来这些人看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感情,也并不忠贞,因为阿里萨有六百多个情妇,甚至还有未成年女孩为他而死。
暮年的阿里萨对费尔明娜说,我一直为你保留着忠贞,从肉体角度看似乎是个笑话。
然而阿里萨是认真的,作者马尔克斯也是认真的。
2
马尔克斯写作《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时候,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频繁的社会活动不得不让他推迟小说创作一年,再度提笔,已经跟之前的想法完全不一致了。
马尔克斯想写的是一种老一辈的爱情,或者说,上个时代的爱情,“那个时期,时光的流逝所产生的变化并不那么快。”他在接受阿根廷《新闻记者报》采访的时候说。
的确,没有哪个时段比写这本书的马尔克斯更适合,功成名就,在接受了一年多繁琐的社交见惯了繁华之后,57岁的马尔克斯提笔写起婚姻与爱情,更沉稳,充满了温情。
许是《百年孤独》那魔幻的外衣下笼罩的现实过于残酷,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笔触温柔,细腻,即使在实际环境比较恶劣的场景中,也用带着滤镜一样的描写展现着浪漫的一面。
霍乱和爱情有着相同的症状,迅速扩散,持久蔓延,不能治愈,无法抵御,无可救药。
甚至霍乱还比爱情可控一点,选择不去高危的场所,而爱情,则来得悄无声息,你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爱上一个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终止这种爱情。
费尔明娜对他的爱情终止于一个混乱的市场,那是一个以她的身份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然而费尔明娜却着迷于市场的无序混乱,对市场的淫秽凌乱视而不见,完全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
尾随着她的阿里萨为她的陶醉紧张不已,出声阻止她:“这可不是花冠女神该来的地方”。
那一瞬间,费尔明娜对阿里萨非常失望,对阿里萨的爱情也宣告终止。
书里并没有给出明确原因,单纯描述阿里萨的面容,“冰冷的眼睛、青紫色的面庞和因爱情的恐惧而变得僵硬的双唇”,费尔明娜觉得眼前的形象打碎了一直以来心中的幻影,爱情宣告破灭。
对于费尔明娜此时的心情,马尔克斯留给读者去猜想,有人说是因为阿里萨此时因为害怕失去而面容狰狞,引起了费尔明娜的不适;也有说是费尔明娜发现阿里萨不过是个穷小子,并不是自己心中幻想的对象。
不管何种原因,至少那一瞬费尔明娜察觉到了阿里萨与自己的巨大的身份差距。很多时候家境优渥的女孩与贫困男孩分手,并不是由于父母的阻挠,而往往是在恋人产生分歧的那一刹那。
费尔明娜和阿里萨的爱情从一开始就不被父亲看好,为了躲避阿里萨的穷追不舍,父亲甚至带着费尔明娜长途旅行好几个月,然而父亲的阻挠并没有熄灭费尔明娜的爱火,在表姐的帮助下,费尔明娜甚至一路给阿里萨电报传情。
最终,放弃了爱情的,是费尔明娜自己,她选择了与自己门当户对的医生结婚。
3
嫁给了医生之后的费尔明娜,不能说幸福,也不能说不幸福,过着一种很平淡的婚姻生活。
他们维持着多数人熟悉的婚姻关系,由于并非“贫贱夫妻”,没有为了生活奔波的一地鸡毛,却依然有着人与人之间的琐事,例如费尔明娜跟婆婆的关系,跟老公家的亲戚的关系,在上流社会太太们中的社交等等。
费尔明娜和丈夫在人前是登对的一对,是人人羡慕的对象,即使逆袭成为富有的老板的阿里萨见到他们的模范摸样也望而却步,从没有奢望自己能赢回费尔明娜的爱情,而只是暗自下决心要活得比费尔明娜的丈夫时间长。
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贫贱夫妻百事哀”,人们甚至相信反过来一样成立,似乎摆脱了贫贱,婚姻就万事大吉。
事实上,在金钱之外,婚姻中的琐事才是婚姻的第一大杀手。
“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灾难,日常的琐碎烦恼更加难以躲避。”
的确,有句话说,“阻止你前行的,不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百块巨石,而是你鞋子里那一颗小石子。”年轻的时候为了爱情,或者为了金钱,经常口角的夫妻尚且能在一起,婚姻得以维系。
然而几十年岁月让两个人的争吵无限放大,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最是磨人,就在“买哪一种东西”“多花了几块钱”“不能扔旧东西”“要不要开车出去办事”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的争吵中,曾有的一丁点温情也消磨殆尽。
特别看似登对,人前令人羡慕的夫妻,人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烦恼。张艾嘉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最爱》里面也是如此,只是张艾嘉的视角更女性化,聚焦于三个人的感情,马尔克斯则聚焦爱情、婚姻的本质,用他那富有洞察力的笔触,直抵人心。
费尔明娜和丈夫的婚姻没有影响阿里萨对她的爱,正如阿里萨自己六百多个情妇不影响他对费尔明娜说为她保留着贞洁一样。
当然,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没有爽文打脸的肤浅,这份精神之爱持续了五十年。
在子女都长大成人,老之将至之时,有很多夫妻选择最后几十年岁月为了自己而活,再也没有世俗的羁绊和金钱的困扰,这也是近几年中年夫妇离婚率增加的原因。
在费尔明娜的丈夫乌尔比诺医生去世几年后,费尔明娜不顾儿女的阻挠,和阿里萨终成眷属,找回了自己的爱情。
4
在老年的费尔明娜追寻爱情的过程中,儿女的阻挠很有意思,也非常有代表性。
费尔明娜的女儿认为,在她所处的年龄(中年)的爱情“已属荒唐”,“到了他们那个年龄,那就是卑鄙”。
一句话道出多少自私儿女的想法。
家族荣誉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如同年轻人要考个好学校,找个体面的工作,“光耀门楣”“光宗耀祖”,让家族脸上有光一样,中年人、老年人的婚姻,也要为了家族的荣誉作出贡献。
即使在现在这个社会,两个七十多的人说因为爱情在一起,估计也很少人能够理解,更不要说他们人到中年的子女。
子女们可能想不通,为什么一辈子都过来了,非要在最后这段岁月“折腾”。
恰恰是“距离死亡越近”,爱情才更浓郁,要不,怎么形容中老年人的爱情是“老房子着火”呢?
“他们已在一起生活了足够长时间,足以发现无论何时何地,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
这里的“死亡”到底指的是霍乱时期的“死亡”,还是两个人垂垂老矣“死亡”将至,就留给读者去揣度了,不管哪一种,对于费尔明娜和阿里萨来说,都不重要。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而言,年轻时计较的那些都不再是烦恼,与皮肤光滑有弹性、头发茂盛、保持身材等等相比,七十多岁的两个人在意的是生活的和谐。
“她帮他灌肠,在他之前起床为他刷净他在睡觉前放在杯中的假牙;她总找不着眼镜的问题也解决了,因为她看书和缝补时可以戴上他的眼镜。”
发现自己身上有上了年纪的人的酸味,费尔明娜并不惊慌,而是想阿里萨身上肯定也有同样的味道,而且还要再老上四岁。
“两人互相忍受,是因为彼此半斤八两:我的味儿正好和你的味儿相当。”
这真的是活到一定年龄才有的体会,中文“老伴”这个词,生动地描述了多年夫妇的状态——“老来伴”。而能相伴到老的,靠的可不只是爱情,更是三观,共同语言,共同的处事原则。这也是封建社会中即使婚前男女双方并不见面,然而凭借着双方家世相当,成长背景相似的两个人还是有可能产生出生活的共同志趣,也有成为恩爱夫妻的可能。
与年轻人动辄大闹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相比,小说男女主人公“霍乱时期的爱情”更隽永,绵长,“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楼”。对婚姻的感悟,生活的通透,都融进马尔克斯细腻的文字:
婚姻的问题在于,它终结于每晚做爱之后,却在第二天早餐之前又必须重新建立起来。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
说到底,爱情是一种本能,要么第一次就会,要么就一辈子也不会。
——《霍乱时期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