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别再筹划,打破常规,先学失败,再言成功,这就是《做,就对了》的作者赖安·巴宾诺要告诉我们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书里的三个重要观点:
1.“还没准备好的人生观”
刚刚加入猫叔小灶群,就遇到了一个话题:如果实现财务自由,你要做什么?小伙伴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如果实现了财务自由,我要辞去现在的工作,做我喜欢的事情;也有人说:等我实现了财务自由,我要好好陪陪老人; 还有人说:如果实现了财务自由,我要环游世界,等等。总结起来,除了买别墅这一类的物质需求,不外乎这么几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旅游,学习,陪伴家人。
其实细细想来,这些事情难道一定要等到财务自由以后才能去做吗?好比旅行,经济基础不同,旅行的方式就不同,没钱也照样可以各地“穷游”!好比陪伴家人,即便我们因为谋生而不能和家人朝夕相伴,但我们能不能安排一个“家庭日”,在这个时间里放下一切,专注地陪伴?再好比做喜欢的事情,就算不能立即实现跨越,能不能先接触这个领域?
讲真,如果经济问题是一个问题,那么它永远都是一个问题,就像你发过无数次下定决心要读的100本书而始终没读完的新年计划,钱啊,永远不是那个关键的因素。
其实说还没准备好,只是一种拖延的借口。只是因为你所谓的想,还没有上升到非做不可的地步。说来说去,还是看各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先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有机会拥有想要的生活。只有真的出发了,你才明白,任何被称作现在的时刻,都是合适的。
2.失败中成长 总好过谨小慎微中停滞不前
肖伯纳说:“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仅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也更有意义”。我们不必将失败视为避之不及的事物,在失败中成长才是正确的做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中学习并且汲取经验教训。
拥有1000万粉丝的网络红人咪蒙,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自媒体创业者,她是成功的。她在《我是如何把一家公司开垮的》一文中,写了她的一家影视传媒公司“万物生长”历经10个月就被她开倒闭的经历。反思这段经历,她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对失败有所反思并且贯彻于行动,才是成功之母。
比起“成功”,那些“失败”的经历所能给予我们的常常会更多。因此,不要害怕失败,而是要对失败保持好奇心。把它当成一种机遇,从中提取更多成功的信息。遇到了失败,就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得到这个结果?问题发生在哪里?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才做出这种选择?我还需要了解什么?”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不断地试验、尝试、犯错,一番磨砺后,最终我们会获得智慧。
3.步步为营的大智慧
许多成功学理论告诉我们,要先有目标,再向着那个方向去努力。道理是没有错的,但是大目标往往让人望而生畏。很多大项目开始时总是很困难的,例如,改变你的职业道路,组建一个团队,或是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个时候,就要转而集中于要做的小事情,迈出你的第一步。迈出了这第一步,你就让事情运转起来了,并让你自己对新机遇敞开心扉,使得采取下一个步骤也容易了许多。咪蒙在经历的第一次的失败后,转而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写公号上,看起来只做了一件很小的事,但是这件事所带来的能量,是以前的一万倍。
经常写作的人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感受,想写一篇主题文章,可是脑子空空如也,无从下笔。但是一旦逼着自己静下心来,找找素材,思路也就慢慢浮出水面。我一直要求11岁的女儿每周写一篇周记,她有时会说,没有灵感,写不出来。还有一些职场人,对公务材料退避三舍,说是不擅长写材料。实际上,灵感不会从天而降,所谓灵感其实是长久思考和练习的结果。如果只想不写,又哪来的灵感,而且谁又天生就会写作呢。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没有写不出来的文章。所以,只需坐下来把那些词语拼凑起来,你就能找到故事展开的起点。
最后,总结这本书的理念,就是去做,去行动。如果成功了,祝福你,请继续前行,如果失败了,恭喜你,失败越早改变越早,成功在未来等你。
所以,犹豫什么呢,去做吧,就像我开始看这本书,就像我参与这次挑战。做,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