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做每件事,或者都会思考事情的意义所在,这便是价值的衡量,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恐怕是不新鲜的。但若问到读书的意义所在,很多人一时半会恐怕答不上来。这里读书指的不是在学校里的学习,也不是毕业后工作中为了某项职业考试而看的书,而是不为特定目的保持着习惯的读书举动。
书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信息的载体,同为信息载体的还有报刊、电视、网络等,特别是今天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新媒体微博、微信都以其更便捷的方式让我们接收到信息,因此有人会说,我每天也都通过公众号进行着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根本没必要看书了。对此,我持不同意见,公众号当然是非常好,目前我也正是借着公众号在与大家进行交流,但书作为承载信息的媒介,有其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其他任何载体无法比拟的。
首先,书承载的信息具有系统性,怎么讲?你写一篇公众号也有系统性,但大部分的公众号文章无非就是思考片刻的产物,或是在互联网上拼接一些信息后的产物,当然也有一些文章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写就的,但那与书籍的系统性都是无可比拟的,写就一本书,那基本便是作者在该领域有较深入认识,经过严密思考,以较便于读者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结果。因此,你若想系统性的认知某领域、某事物,最简单的就是去图书馆找到该门类的书去看。
其次,书具有沉淀性。世界流光异彩、日新月异,网络上的信息多如牛毛,如果单纯看网络上的信息你可能永远也看不完永远的一知半解,你今天看到的好文章明天可能就找不到了。而书籍却具沉淀性,好书流芳百世成为经典,不好的书任其怎么炒作运作自然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学管理你绕不开德鲁克的系列管理著作,学营销你不看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和里斯、特劳特的《定位》那基本是白搭,搞战略你不看波特的竞争三部曲那别人看你的眼神都会不一样,炒股票你不看巴菲特也总得看看彼得林奇、索罗斯吧?事实上,一个智慧的人必定懂得去书籍中汲取智慧,芒格说,我没有见到哪个成功的人不是一个爱学习的人;牛顿尚且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为普通的我们,更应该去向前辈们学习,那最好的渠道便是书籍了。
最后,书能修心养性。读书是较难以带着功利去读的,带着功利心你多半也读不进书。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心,能给人带来心灵净化的东西不多,书是其中一种。犹记得我看王阳明《传习录》时,看到“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时的震惊,这句翻译过来是:“白天做功夫,受外界干扰心中很乱,就练静坐;懒得看书,那就去看书。这就是对症下药。”刚开始,我觉得很废话,心中很乱,那就去静坐,懒得看书,那就去看书,这老王讲的不是废话是啥?但是后来仔细琢磨,确实如此,有时你不想看书,但强迫自己去看,刚开始可能很难受,但看着看着便进入状态了,接着便觉豁然开朗了。所以在做团队管理的过程中,有时员工会问我:“业务很难做,有没什么方法?”我说:“难就对了,但克服困难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去做!”并不是说工作没有方法,而是纵然有很多方法但缺乏执行也是白搭,去做的意思就是心要沉下来,不要浮躁,要踏实地去实践并从中感受困难并思考解决的路径。
事实上,推崇读书并不是否定别的学习方式,若如此那就真成书呆子了。其实音频学习、视频学习也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视频有声音有影像输出,能有效避免学习中的枯燥。但如果讲到修心养性着实没书籍好,想象下:春日暖阳中,泡上一杯茶,捧上一本书,那都是一幅很美好的画面了。
毕业六年我才在广州这座大城市买了房子,因为工作及其他各种关系,我平均每年搬一次家,每次都要叫专门的搬家师傅,因为我唯一的财富——几大箱书我根本搬不动,为了搬它们,我特意去超市买了那种最大号的塑料收纳箱。这六年,说不苦闷那恐怕不真实,但时至今日,做很多事情,金钱依然不是我做决策时考虑的唯一要素,也不是首要要素。这世界上有更多让人激动人心的事物吸引着你,诸如人性的善良美好、知识的广阔深邃、他人对你的价值认可等,而这或许就是长期阅读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提升,我为此感到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