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甜品铺开张了有一阵子,基本上周一周三周五用银耳做基底,炖点梨子、苹果、红枣之类的,周二周四多半是炖老南瓜。
南瓜均来自乡下,一次也没有买过。除了朋友给的,多半都是父亲亲自种的。
前几周爬大赤岭时,绕道168给爸爸送水壶去,也顺便看看老人家。路边把水壶给了他,爸爸顺手就在田畔上为我摘南瓜。老人家知道我喜欢吃这玩意儿,原本在地里给我留了两个,许是时间久了,一个 已经开裂,轻微的有些腐烂。另一个却是长长的,粗粗壮壮,我抱上车都有点吃力。
家里还有一个南瓜,是很久以前回老家,爸爸在房子旁边的荒地里摘的。天色已晚,老人家打着手电为我摘了一个。说是荒地,其实当年那里是牛圈,家里的那头大水牛就在此歇息。节假日,我总要放它出来,牵着它去吃草,晚上又拉着它回来。正在神游之际,哥哥在姐夫加给我抱了一个圆圆的南瓜。
似乎每次回家总要带上一两个南瓜。有一次去闪里,在姑姑家吃中饭,瞄上了她家的老南瓜。这个南瓜可是来的远,是在小双祁红的婆婆家带过来的。只晓得,那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却是没去过。
管它来自哪里,入了我的家门,就得进我的五脏庙。爸爸给的南瓜已经煮完了,昨天就切了姑姑给的这个。刀一切进去,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切得动,用妈妈的话说这叫“吃刀”,“吃刀”的物品多半质地紧密,实属上品。切了一大块,砧板上用刀切去外面橙红里泛着白霜的厚皮,一声声清脆的“噗呲”“噗呲”,瓜肉色泽艳丽,绝对是一个好瓜。切成小块,带着办公室,为大伙儿服务。
昨儿个最后一节课上课之前,把南瓜炖上了。下午去办公室,没有闻到煮熟的南瓜特有的香甜,纳闷之余摸摸电炖锅居然是冰凉的。原来,最后一个走的余老师摁下了插座的按钮,断电了。
得了吧,南瓜索性不炖了,留着第二天吃吧。今儿个炖上了,跑完步回来吃了一大杯,甜甜糯糯。
记得小时候,暑假在家,母亲摘来先成熟的南瓜,煮南瓜羹。姐姐和哥哥握着锅铲铲去外面的皮,“欻欻”作响,不像现在的我直接用刀切,估计母亲是怕浪费吧。然后切成大块,添少许水,柴火灶里咕嘟咕嘟煮上一两个小时。我只是偶尔去厨房添一两块柴火,最最紧要的是深吸一口气,用力闻闻这美好的味道。
南瓜软烂后,母亲会用锅铲捣碎捣烂,成了南瓜糊糊,还在锅里咕嘟咕嘟冒着大泡泡。最后放入一碗糯米粉,迅速搅拌均匀。
这就是晚餐,一人一碗。我最喜欢拣没有化开的糯米粉团子,米粒大小,喜欢轻轻咬开荡漾在口腔里的那种Q弹。父亲是最有水平的,拿着勺子不紧不慢地从碗中间舀起,碗边上都南瓜糊糊自动往下降,两碗下肚,父亲的碗仍然洁净得像是洗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