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获得幸福的最好机会_马克·凡·都仑
文章中提到了两种学习动机模式:———“溺水模式”与“性爱模式”
“溺水模式”有两个特点。1、有从痛苦中解脱的强烈愿望。2、一旦解脱,常会把那种舒适误以为是幸福。
“性爱模式”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一种可以同时得到当下,与未来幸福的模式。
著名心理学家,戴伟·迈尔斯和艾德·迪纳指出.“就获得幸福和生活满意度而言,年轻人和老人,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以及穷人和富人所具备的能力是差不多的”幸福面前人人平等!正如18世纪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亚当·斯密说,“关于人类的幸福感。穷人相比富人,幸福感并没有任何优劣之分”。虽然亚当·斯密是站在一个特权阶层的角度说话.但至少他说对了一点。那就是穷人的痛苦和欢乐。无论是在质量和数量上,和富人并无差别。在基本的生存条件(食物、住所、适当的教育)达到后。从情感的角度来说。经济状况,并不会造成显著的差异。但我们常常把努力与痛苦,休闲与快乐联系在一起。这其实已经干扰了我们对于自身体验的客观认知。当我们开始把工作中的积极体验负面化时。其实也是在限制自己获得幸福的潜力。因为幸福并不仅仅是经历正面情绪。还要重视这个过程中的体验。
当我们对幸福的看法很刻板(即当我们把努力和挣扎排除在幸福感的来源之外)时。其实忽略了一些获得幸福的最大可能性。在学校和工作中。我们忽略了获得幸福的机会。在学校和工作之外。我们又拼命的消灭所有的挑战和困难。结果导致我们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幸福真是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