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读杜诗,最易令我想起文天祥的这几句悲吟。没有故事的诗人不成其为诗人,而太有故事的诗人则饱含着一种悲伤与哀怨的气质。杜诗中的美,是接地气而又令人哀痛的壮美;杜诗中的痛,是悲哀难耐的疼痛。品杜诗,品的就是“鱼龙寂寞秋江冷”的通透的冷峻。
他是一个纯粹的人民诗人,是儒家规范文化下应运而生的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大师。没有杜甫的盛唐太过浓艳,没有杜甫的唐诗太过浮靡,没有杜甫的中国文学史则如一园无根的美杏,枝叶散乱而丧尸魂魄。
西南的漂泊是杜甫人生的一大哀痛,顶着风瘫、肺气与濡湿的泽国气候进行一场注定会败的豪赌。这一时期的杜诗里,意象萧森有如夔州漫天的阴霾,诗人在这一片阴霾里了此残生。潦倒、贫穷、疾病缠身,杜诗里已然少有“迟日江山丽”这样明艳的篇章了。诗人的情绪以律诗、绝句的形式表达者居多。他的人生除了锦城几年的欢愉便只有垂老的暮年水舟,和水舟之上无法承载的家国情怀。“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杜诗总伴着阴郁的水汽和无边无际的风雨纷至沓来,冲刷后世读者心中那片被时光浸染的尘埃斑斑的乐土。杜诗是可以给人宁静与强大自省力的艺术佳品。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诗人见花伤心,泪洒緇衣,这泪水是伤己之泪,更是伤国之泪。无奈故园难归,仅剩一孤舟维系山里相思之苦,诗人是悲痛而志哀,游子的漂泊难及家国的无望,个人的价值在浩瀚的自然风光面前显得卑微且渺小。诗人没有被苦难打败的哀怨,我们只看到一个身披苦难的诗人踽踽前行,历尽伤痛而不为之所动,仍旧以最自豪的姿态吟诵身世与国事。憔悴落魄算的了什么,只要有诗书相伴,有卜居之所,便不觉孤单。
李白、高适、严武都已逝世,空留孤寂的杜甫尝尽人世辛酸,“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垂垂老矣,终难再次成为南薰殿上雄姿英发的将军。“李白走后,炉冷剑锈,鱼龙从上游寂寞到下游”,余光中先生的解释颇有几分道理。公元770年,杜甫再遇李龟年,“乱离难自救,终老是湘潭”,杜甫的一生行将终结,仍挥笔写下此生最有名之绝句《江南逢李龟年》。诗人的才情以诗兴而起,亦必以诗意而终。一生的荣辱哀怨,全托付给一棹孤舟,在湘水上慢慢飘零。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身在湘潭,心中仍惦念长安。李白的长安,杜甫的长安,高适岑参的长安啊!
有一天,要抵达西北的那片雨云下,梦里少年的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