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崔陶子
那是儿子4岁的时候。
一天晚上,他让我和他玩躲猫猫。我在卧室的门外,他开始在床上堆被子。
他想藏到被子里。
只听窸窸窣窣一阵后,隔着房间门,我听到这个小小孩说:藏好了。我推门进去找,假装左找找右找找,最后揭开了被子说,呀,童童在这里!他也笑着出来说,我还要玩!我又关门,他堆了更多的被子,又一阵窸窸窣窣。我进去,最后又揭开了被子。他笑着说,我还要玩!
在我第三次揭开被子的时候,儿子忽然嚎啕大哭!边哭边说,不藏了!看着他委屈的大哭,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在游戏中伤了儿子的自尊心。
如果说第一次捉迷藏被找到,儿子感觉很开心。那么随着第二次、第三次的不断被找到,开心的心情已经越来越少,慢慢变成失落,以致又一次被找到时,他完全绝望了!
不管他怎么藏,妈妈总能找得到!
他嚎啕大哭,表达着自己的愤怒。
我懵了。
我一直看重他在游戏中成长。我是多么希望,通过在躲猫猫中找出来他,让他学会接纳事情的真相!我是多么希望,他能从受挫中得到学习,不断勉力自己,下一次做的更好!
可是我忘记了,他只是4岁的孩子。
这些想法对只有4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残忍的。
我以为只要我找的时间长一点,他就会觉得他藏得很成功。但我没想到,这对孩子来说远远不够!
对小小孩来说,每一次藏起来都是充满期待的,但最终都被妈妈一次次找到,结果是那么让人沮丧。
我总是藏不好。
世界不好玩,连躲猫猫都要学习。
最亲的妈妈都不能和我扮演过家家。
不管我怎么做,我都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
想到他的感受,我心疼极了。抱抱哭着的他,我赶紧说,我们再藏一次好不好?这回妈妈肯定找不到你了!他同意了。
又一阵窸窸窣窣后,我推门进去。我假装找了半天,最后无奈地说:童童出来吧!妈妈找不到了!儿子尖声笑着,从被子里跳出来。
这个游戏那晚至少重复了20遍。
即使是4岁的孩子,他也深深懂得游戏的含义。他可以随时入戏,紧张兴奋的找到能容纳他的旮旯。他也可以随时出戏,听到妈妈说,这次我肯定找不到你。激动的又一次藏起来,扮演一个成功隐藏自己的小小孩,而不去理会妈妈是不是真的找不到。
妈妈是否真能找得到,在生活中,那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