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心安即是归处》11~藏书与读书

今天继续品读季羡先生的书《心安即是归处》

今天品读的是第二部分——有福读书,可慰平生——之——藏书与读书。

下面让我们听听老人家的故事,从中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藏书与读书》



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有一天耄耋之年,我才顿悟:

中国是世界上最喜欢藏书和读书的国家。

什么叫读书?

我没有能力,也不感意去下定义。

我们姑且从孔老夫子谈起吧。他老人家读《易》至于韦编三绝,可见用力之勤。

当时还没有纸,文章是用漆写在竹简上面的,竹简用皮条栓起来,就成了书。翻起来很不方便,读起来也有困难。

我国古时有这样一句话,叫作“学富五车”,说一个人肚子里有五车书,可见学问之大。

这指的是用纸做成的书,如果是竹简,则五车也装不了多少部书。

后来发明了纸。

这一来写书方便多了,但是还没有发明印刷术,藏书和读书都要用手抄,这当然也不容易。

如果一个人抄的话,一辈子也抄不了多少书。可是这丝毫也阻挡不住藏书和读书者的热情。

我们古籍中不知有多少藏书和读书的故事,也可以叫作佳话。

我们浩如烟海的古籍,以及古籍中寄托的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历千年而不衰,我们不能不感谢这些爱藏书和读书的先民。

后来我们又发明了印刷术。有了纸,又能印刷,书籍流传方便多了,从这时起,古籍中关于藏书和读书的佳话,更多了起来。

宋版、元版、明版的书籍被视为珍品。历代都有一些藏书家,什么绛云楼、天一阁、铁琴铜剑楼、海源阁等等,说也说不完。

有的已经消失,有的至今仍在,为我们新社会的建设服务。

我们不能不感激这些藏书的祖先。

至于专门读书的人,历代记载更多。

也还有一些关于读书的佳话,什么囊萤映雪之类。有人做过试验,无论萤和雪都不能亮到让人能读书的程度,然而在这一则佳话中所蕴含的鼓励人读书的热情则是大家都能感觉到的。

还有一些鼓励人读书的话和描绘读书乐趣的诗句。

“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话,是大家都熟悉的,说这种话的人的“活思想”是非常不高明的,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赞赏。

关于“四时读书乐”一类的诗,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可惜我童而习之,至今老朽昏聩,只记住了一句“绿满窗前草不除”,这样的读书情趣也是颇能令人向往的。

此外如“红袖添香夜读书”之类的读书情趣,代表另一种趣味。

据鲁迅先生说,连大学问家刘半农也向往,可见确有动人之处了。

“雪夜闭门读禁书”代表的情趣又自不同,又是“雪夜”,又是“禁书”,不是也颇有人向往吗?

这样藏书和读书的风气,其他国家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是据浅见所及,实在是远远不能同我国相比。

因此我才悟出了“中国是世界上最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这一条简明而意义深远的真理。

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有极大一部分是通过书籍传流下来的。

到了今天,我们全体炎黄子孙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每个人都回避不掉的。

我们必须认真继承这个世界上比较突出的优秀传统,要读书,读好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上无愧于先民,下造福于子孙万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喜欢藏书和读书的国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