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编辑将季老对读书的心得汇集在一起,题名为有福读书,可慰平生。
季老认为读书是生平一大快事,季老不愧是大家,是整个人类的宝藏,他觉得读书重要是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的,季老指出因为有了书,人类的文明才得以被记录下来,而我们读书才能了解前人的历史,这样一代传一代,文明才得以传承,文化才得以流传。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读书的历史,而且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红袖添香等等,这些都让中国人向往,让中国人痴迷。
同时,我们还有悠久的藏书文化,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如天禄阁、石渠阁,这都是皇家藏书,而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民间藏书发展起来了,最为著名的某过于明朝嘉靖的天一阁,现在保存最古老的藏书阁。
我的毕业论文是《涵芬楼文谈》,涵芬楼其实是商务印书馆的藏书楼。如今在北京还有涵芬楼书店,我曾在2019年有幸拜访过,可惜里面却无吴曾祺的认为东西,更无《涵芬楼文谈》,而书店老板甚至不知道有此话人物,也是可惜可叹。
《涵芬楼文谈》是近代的一部文论著作,吴曾祺仿《文心雕龙》而做,虽无法做到文心这样系统周密,但见解独到,且内容详实,尤其是在后面将从古至今所有文体都罗列出来,也算是一本有价值的书籍,作者对此也是非常骄傲的,可叹这样一本书竟然连本家都不知。
中国文化悠远留长,中国书籍更是浩如烟海,像《涵芬楼文谈》这样的书籍更是多之又多,一个人无法穷尽所有的书,而我们能做的大概是只能尽自己的所能多看吧。
从个人角度来说,读书也尤为主要。
我看书最多的是在大二那年,那年我拒绝了任何社团活动,一心窝在图书馆看书,而且没有任何功利性,不为考研,不为考公,只是喜欢,而那个学期,我算了算大概有一百多本。可惜那样的日子再也没有了,后面看书都或多或少带点功利性了,而且那年因为过于封闭自己,导致了很多社会脱节,社团也全都被推辞了,后面去求职,简历也很难看。但即便如此,想了想,如果重来一次,我可能还是选择去图书馆看书吧。
季老对于青年有很大的寄托,他认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而青年应该多读书,多学习。而且季老一直用一首诗来激励青年读者: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我看到这首诗感慨万千,匆匆岁月,已到而立之年,却学无所成,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