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季羡林的散文集,编辑将季老对于人生,读书,生活,灵魂等有关的文章汇编成册,透露出季老对于人生与生活的感悟。
季老是国宝级人物,头衔非常多,是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佛学家,国学家,翻译家等。但季老却很谦虚,拜读过一些季老的作品,文字非常谦逊和温暖,而且还看过很多人对季老的回忆,一位温和,谦逊的大家形象跃然纸上。季老是2009年去世的,犹记得当时,我们去背诵季老的事迹,了解他对于梵文和佛经的解读,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季老也成为了回忆,但正如诗中虽说有的人死了,但他仍然还活着,季老虽已离开人世十几年了,但他的文字仍然鲜活。
如今,我只读了第一章,编辑为这章题目为:生命本来就没有名字。但看完这些文章,我更觉得用人生更恰当。因为这几篇文章都是季老对于人生的见解,季老写到他并不清楚什么叫人生,因为人生很玄妙,人活着,似乎一直都在被动的活动,被动的吃饭,喝水,睡觉,因为时间是不等着你的。但季老提醒当我们在被动的生活的时候,问问自己为什么活着?是为了享受或受苦的吗?如果这样,可能会更加清醒些吧。这样想来,确实是,上班后,我们被动的按照规定的时间上班下班,没有自己的意志,这时的我们是迷茫的,我们该何处何从呢?但当我们对问一句为什么?我们可能会清醒一些,为了创造一些价值,即使这个价值对于他人或社会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自己来说却是很大的能量。
在再谈和三谈中,季老有论述了本性与道德的关系,人与动物一样,都是有本性的,但当我们任由本性的话,那么可能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道德的约束。当一个人能够约束自己的本性,那么他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这其实有礼仪相对应,礼仪正是约束人的本性,没有不想享受更好的待遇,但因为礼的约束了本性,只能按照秩序来做了。
后面几篇是序言,主要季老对几本关于人生的书写的序,旨在介绍书的内容,再加上了季老的对人生的见解。
而且还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一位编辑要给季老约稿,但季老自以为无法下笔,因为禅的妙处就在于无法谈起。如果下笔写出来,便会落言筌,则趣味全无,所以季老也想着糊弄过去,谁知编辑却锲而不舍,给季老打了电话,季老形容是自己不能不识抬举,只好写下这篇文章。季老将这件事写入其中,可以看出季老师一个很有趣,谦逊的人,季老作为大师其实有权拒绝,但他却没有直接拒绝,甚至想着要躲稿,后来因为躲无可躲了,也在深思熟虑下写下了这篇文章。可谓很有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