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幻觉这个词其实是非常形象的。只不过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生活在知识幻觉中,而且各种群体当中也存在很多知识幻觉。
简单来说,知识幻觉就是“以为自己懂了,其实没懂”。
比如很多人能说出“手机能打电话”,却无法解释其背后的信号传输原理,却仍会默认自己“了解手机工作机制”;
再比如在讨论复杂议题(如经济政策、科学理论)时,人们可能因听过几个关键词,就误判自己已掌握核心逻辑,进而产生片面观点。
指个体或群体错误地认为自己掌握了比实际更多、更深入的知识,或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远超真实水平。
这种认知偏差就是知识幻觉。
那么知识幻觉是怎么产生的呢?
常见成因:
1、混淆了“接触过信息”与“理解信息”事实,将道听途说的碎片化的知识片段等同于系统、完整的认知。往往以偏概全甚至是似是而非。
2、依赖外部信息源(如网络、书籍),却未内化为自身知识,误以为“能查到”就是“自己懂”。
3、群体讨论中,因同意他人的观点产生共识,间接强化了自己也“掌握了相关知识”的错觉,忽视了个体认知的局限性。
知识幻觉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谁都会有。
了解知识幻觉的意义在于可以让自己免于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