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是近来比较火的一部电视剧。这部剧展示了许多职场人士经历的很多场景和经验,特别是一些名言警句,戳中了许多职场人的痛点。叫不少人大感,这与曾经的那个现实境遇多么的相似。
就好像姜小果的职场人际关系“五字诀”——啊 呢 哈 噻 哟五字诀。软化人际关系、拉近距离确实作用匪浅。
云南人有句话说得好,“瞌睡遇着枕头!”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困得不行了,正在着急找枕头靠一下的时候,刚好就有那么一个枕头可以枕着。翻译过来就是,时机刚好。有问题刚好办法就有,资源跟上。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 说话的方式很重要。
和同事之间在交代事情的时候,你回复“好”或者回复“好呢”明显后者感觉要柔和一点。
以前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对话人的行动、姿势、面部表情来洞察其情绪,借此来判断是否对所说话题的感兴趣程度或者接受程度。从而调整讲话策略,以达到传达清楚,充分交流的目的。
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大家常常都是使用诸如微信、钉钉等软件交流工作上的事。在社交软件上交流,如果只是使用生硬的文字的话,很难推测对话人的情绪,无法制定策略。那么调整打字交流的方式方法方面就急需要另外一种附加技巧,这五字要诀无疑就是解决这些的好“枕头”。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使用网络用语就不会显得那么生硬,甚至有些不耐烦了。
比如:“好”对应“好啊”;“是”对应“是呢”,“我交给你了”对应“我交给你了哈”;“厉害”对应“哇噻;“稿子马上就要交”对应“稿子马上就要交了哟。”不管是现实话气,还是网络沟通上加入语气词的后者会让人更容易接受,更有亲切感,这就是“五字诀”的魅力。
二.说话场景很重要。
现代人们对于交流的主要场所就是网络,面对面交流的场景反而越来越少。甚至就坐在隔壁两个工位办公的人,转个头说两句都难,更不要说可能大家还不熟了。在这样的场合下,把握网络场景的特点,即避免了面对面说话时,不太熟悉的同事之间的尴尬;文字交流准确,不像口头交代那样模棱两可。又要在这样重要的场景下,为了传达的信息让无论是同事、领导、客户能够感兴趣、接受程度高,有时候多加一个语气词,让对方感觉亲切,会更容易成事。
试想,分公司之间传达任务的时候,显然电话说话无法表达准确,电邮交流实效性差。在无他选项的情况下,最流行的就是诸如钉钉这样的即时网络交流场所。也许对方正在为其他事情烦心或者仅仅只是情绪不好。无法把握对方情绪的情况下,引起误会的概率就会增加。
文字交流过程中,发“好”,一个字,但背后的你可能还在因为其它事生着气、心情不好之类的。但如果你发“好哒”这个词的时候,同时会暗示到自己要把心情放轻松。
人的智慧是无限的,场所限制了交流,那么就用小技巧把它用活、用出彩。客观条件无法改变,配合了这么一个字,立马气氛就活跃了,情绪就好了,“枕头”也就找到了。
三.说话时机很重要。
虽然,“五字诀”好用,那也只是锦上添花,绝对不能喧宾夺主!
也就是说,它使用的时机很重要,配合得好才能出彩。而不是用在哪里,频繁使用就一定能有正面效果,说不定适得其反呢?!
发现了吗?在网络交流中,不正式的场合,或者现实中随意的交流用上这些词,确实好用,还可增进同事间彼此的关系,特别是进入公司工作初期,融入同事圈。
但在严肃的、正式的场合就要避免。
比如:和领导汇报工作,需要长篇写文字。要是全篇充斥着什么“呀”、“噻”、“呢”等语气词。领导看了怎么想,太儿戏了,太不专业了,甚至有点傻。惹来一顿批评也不一定,本来很有自信的一篇汇报,结果就那么几个字,黄了!
其实,这些所谓的“五字诀”,也是在职场现实的沟通压力下催生出来的小技巧,使用得好,可以增添光彩,为自己在职场中生存添加润滑剂。用得不好,反而让自己平添几分尴尬。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没有什么套路,没有什么大道理。一切在于是否出自内心,是否把握了细节。只要得当, 一定会为获得好人缘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