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挥弦爹
2010年3月2日
本文是应约写的一篇随笔,一点个人经验而已。由于是去年夏天的事,我重读了当时我写下的日志和挥弦的日记以恢复对细节的记忆。挥弦在我写这篇文字时不时来瞧瞧,看得出他挺有兴趣,由此他也成为了本文的第一个读者。我想,这一点比文章本身更有意义。
平日里喜欢涂鸦文字,总认为写作是能够带来表达与宣泄的快乐的。或许这对儿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似乎也感觉写作文并不是那么困难,这让我很是欣慰。有时检视他的习作,往往发现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语句来,体现着儿童独特的视角,于是叫过他来,当面点评一番,让他感到来自于我的赞赏。有时我会尝试和儿子一起去体验某个事件,然后和儿子一起写作,写完之后互相欣赏。我从他的习作中读到童趣,他从我的文字中汲取滋养。我以为,这是一个引导观察、指导描写然后分享快乐的过程。喜欢写,便能逐渐写好,并不需要太多的条条道道的。
去年夏天一个晚上,一只倒霉的蝼蛄撞上了我家客厅天花板上蜘蛛布下的丝,悬在了离天花板七八十厘米的空中。它凌空使劲挣扎着,而一只蜘蛛正从天花板上往下滑。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引导儿子观察并写作的绝佳机会。我大叫:“挥弦,快来看,蜘蛛和土狗儿决斗了!”,挥弦一下从床上爬了起来,兴奋得直蹦。
“仔细看,瞧蜘蛛怎么捕食蝼蛄的。”我叮嘱道,然后找来相机拍摄。父子俩屏了呼吸,站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蜘蛛慢慢接近蝼蛄,那蛛丝儿晃晃悠悠的。我用相机拍摄着,却又怕闪光灯惊动了蜘蛛。
“蜘蛛个头这么小,它怎么对付比它大这么多的蝼蛄呢?”我问儿子。
“蜘蛛丝可结实了,它还有毒液,那可是致命武器。” 儿子对蜘蛛充满信心。
“好吧,那我们就看看蜘蛛是怎样解决蝼蛄的。把你看到的写下来,一定是不错的文章。”我鼓励儿子。
小蜘蛛趴在蝼蛄背上一动不动,我和儿子轻声讨论,那是在注射毒液吧。果然,蝼蛄挣扎不怎么厉害了。过了一阵子,小蜘蛛开始围着蝼蛄的身体转圈,似乎不知疲倦。儿子眼尖,说是在用丝绑它。蝼蛄的挣扎渐渐慢了下来,偶尔动一动。小蜘蛛忽而离开蝼蛄的身体顺了蛛丝爬回天花板,隔一小会儿又滑下来在蝼蛄身上缠绕几圈,如此反复了好多次。儿子说,小蜘蛛回到天花板也许是为了更好地固定它的网。
“你说这时候蜘蛛心里想什么?蝼蛄临死前又会想什么?怎么形容蜘蛛和蝼蛄这时的心情呢?”我抛出一串问题。儿子歪着头想了想说:“蜘蛛很累,可感觉像发大财了。蝼蛄么,哈哈,只怪自己倒霉哦!”
“那我们就把今晚看到的写下来,亲眼所见一定写得生动。”我趁热打铁道。儿子高兴地答应了。
早上起床的的时候,儿子惊奇地发现蝼蛄掉在了地上,肚皮瘪瘪的,身体上罩着一层白纱。天花板上,小蜘蛛一夜之间似乎变大了些,估计是饱餐一顿后体形增大了罢。昨晚后半夜在我家的客厅究竟发生过什么?蜘蛛是否是主动放弃了把蝼蛄拉到天花板上去?还是夜半的风吹断了蛛丝呢?我不得而知。想着儿子将要写的作文,我觉得我也应该记述下来。到时候,父子俩交换欣赏彼此的习作,这个过程一定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