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活出生命的意义》销售超过千万册,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1905-1997),其创立了意义疗法。有个例子很好的说明此书的影响,一名在战役中失去双腿的年轻以色列士兵,陷入绝望抑郁而企图自杀,因为阅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他的面容从沮丧变得庄严而神气。“通过阅读而治愈的事情”令人吃惊,但确实是真真切切的。本书分两个部分,书的第一部分是自传部分(集中营的经历),是对其理论存在的明证,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存在主义分析治疗),浓缩了第一部分的精华。本文不详细介绍每个章节的内容,仅就寻找生命的意义作总结。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
一 存在之虚无
根据意义疗法,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其主要的动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丧失了很多必须做什么的本能,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权主义)。文中提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家对48所大学的7948名大学生做过一项统计调查。在被问及什么是你目前最主要的事情时,16%的学生回答说是“赚很多钱”,78%的学生回答其首要目标是“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我想无论在中国的大学里还是社会上,绝大部分的人在“赚很多钱”的目标之外并没有“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现代人往往在忙碌了一周后或者放假时,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现代的集体官能症——存在之虚无——可以被表述为个人的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认为生命毫无意义。存在之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和伪装出现。有时,人会通过追求权力(金钱)得到替代性补偿。还有时,人会被追求享乐所取代,常常会转向性补偿,变得无所顾忌。
二 生命之意义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这个问题好比问一个棋手:“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儿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们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非常赞同高晓松的观点,大地是辽阔的,但是并不是我们准备的,我们每个人都只能走自己的独木桥,独木桥汇集起来成了大地。
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三 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方式
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项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代表就是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第二种就是去爱某个人。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唯一的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通过爱,你才能看到所爱的人的本质特征,甚至能够看到他潜在的东西即他应当实现而未实现的东西是什么。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通过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所能和应为,他就会实现自己的潜能。在意义疗法中,爱不是被解释为仅仅是性欲和本能的副产品(即所谓升华)。爱与性一样,都是一种主现象。通常,性是爱的表达方式。只有作为爱之载体的性才是正当的,甚至是神圣的。这样,爱就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性的副产物,相反,性是被称作爱的最终合一这种体验的表达方式。
第三种方法就是忍受苦难。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甚至准备着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需要更清楚地进一步阐述:无论如何,遭受痛苦不是寻找意义的必要方式。即使在遭遇痛苦时,人们也有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不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说是自虐。生命之意义是无条件的,因为甚至包括了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
四 生命意义如何让人进步
人对意义的追求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这种紧张是人固有的,也是精神健康所必不可少的。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他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地消除紧张,而是某个有待他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人多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我所谓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存在动力处于一个紧张的极化区(其中一极代表有待完成的意义,另一极代表意义所期待的主体)。
“要像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错误!”
五 核心理念总结
人们活着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