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百年】第五章 黑云摧城 (十三)胜败有凭

5.13胜败有凭

虽然讲述的是一部通俗历史,但有些时候还是有必要去了解表现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历史的真相往往都存在于表象背后,了解历史如果不了解深层次的背后,那未免有几分去北京却没有爬长城吃饺子不蘸醋的意思。

萨尔浒之战就像一道五星级真题,考试必考,理解了这道题也就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之后八旗军队为何一路势如破竹乃至为什么清军可以在军事上屡屡近乎碾压明军为什么可以完成王朝更替这一历史进程。

这很重要。

第一点,那就是明朝内部不和。

首先,前线和后方、军方和文官的不合,是经略杨镐和朝中大臣意见不合,杨镐说这天气不利于我们不能打,再等等开春,内阁首辅方从哲和兵部尚书黄嘉善日发红旗,高唱“前进前进我们的队伍像太阳”,并委婉的告诉杨镐,再不出兵京城里的言官就准备写举报信了,怀疑杨镐的政治立场有里通外国的嫌疑,所以杨镐的出兵是在中央为首的文官集团干预下的赶鸭子上架行为。

其次,是将帅不和,杨镐和刘铤有矛盾,是和抗倭援朝时期有关,当时杨镐是总指挥,刘铤是备倭总兵,还有现在的刘铤劝阻杨镐出兵,杨镐对来人都是耐心解释,唯独对刘铤亮出了尚方宝剑,二人爆发了争吵,刘铤表示要“以死殉国”,潜意识就是认为杨镐指挥就要玩完,而刘铤所率的明军全部是老弱病残整个一后勤大队,还带上了拖后腿的朝鲜军队。

注意,并且没有火炮。

还有蓟辽总督汪可受和李如柏的矛盾。李如柏到辽阳后,见到汪可受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模仿他大哥李如松,论资排辈,问汪可受咱俩谁大。

以文制武,以小治大,这是传统,就是一个辽东巡抚都比李如柏大,更不要提管的辽东保定顺天三地一切军政事物的总督了,这汪可受能当时碍于面子没有追究可事后不可能没有想法?。

文武不合,将帅不和,将领之间也不和。表面上大家嘘寒问暖刘将军长杜将军短马将军年少有为李将军仪表堂堂,私底下谁也看不起谁,就差骂娘了。(以杜松刘铤的文化水平完全有可能)

杜松刘铤看不起李如柏马林,觉得二人是典型二代,完全是靠家世;自己不一样,自己是不完全靠家世,三分天注定(家世),七分靠打拼,主要还是战场上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李如柏一合计,你们背景都没我牛你们家里都没我老子官大,神气什么。

马林一看杜松刘铤,谈吐粗俗,典型的大老粗(马林以文学家自居),而李如柏就是个纨绔子弟,三个他都看不上,觉得跟这三位在一起丢人。(耻为同伍)

四个人四个看法。

而刘铤对杜也有意见,准确的来说就是杜松的一句话,

松表示自己来没别的,努尔哈赤的头我要了,谁也不和我抢,谁抢我和谁翻脸,马林表示我没兴趣,李如柏表示你开心就好(愿让首功),唯独刘铤看不过去,论军功那得先数自己杜松还得靠边站,你杜松说这话什么意思?

“首功一定是我的!”

所以当后金军兵假冒的杜松手下的明军告诉刘铤已经杜松已赶到赫图阿拉城下的时候,刘铤没有思考而是直接急行军以致全军中伏力战而死。

都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可明军的问题不仅将熊熊,兵也熊熊。

首先,就是分类型,笼统的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正规军、新兵蛋子、退伍老兵。

正规军是各处援军,有宣府、大同、山西、甘肃、宁夏、四川、广东、山东、南北直隶,算上辽东明军,大家凑份子,你出三千我出五千,辽东作为东道主出两万,就差不多凑齐了。

而退伍老兵就是指东征(万历年间抗倭援朝战争)中的明朝老兵,这帮人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战斗力强,作战经验丰富,但人数较少。

至于另外的差额,就从征募新兵补充。

我们有必要去简单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因为当兵,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的,他不看学历,不看视力,不看身高体重,不看高矮胖瘦,他只看一样东西:

军户。

举个例子,张三的爷爷是当兵的,那张三的爸爸生下来也不用想读书也不用想种地也不用想毕业以后的就业前景,无需担忧就业问题,因为当他呱呱落地那一刻就已经有了工作单位,且有且只有一个,好和不好都没得选,那就是当兵,到了张三身上也是同理,张三后人也是。

这就是军户。

如果不是军户,抱歉您到旁边歇的去吧,从理论上来讲除了个别猛人壮人简直就是当兵好材料那种之外,或者赶上抓壮丁,一般是不允许参军的,

我说的是理论和一般。

这种设计的合理性就在于:1.保障了兵源,只要你生娃,不搞丁克婚姻,兵源就源源不断;2.保障了社会阶层的稳定性,说好听点是稳定,说难听点就是不流动,各行各业各干各的,种地的不能当兵,当兵的不能去做生意,以免对皇权统治产生不利影响;3.保证了军队战斗力,毕竟行伍世家从小熏陶,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根正苗红的大明军队接班人。

可问题是,即使不搞丁克,搞个计划生育也会对这种制度产生影响,比如张三的同队的王二和老婆就生了一个孩子,是个女孩,怎么办?

鉴于当时的计划生育不会先进到现在的独生子一样,所以王二夫妻还会生第二个。

那么问题来了,第二个还是个女孩怎么办?

除了老王家可能要断子绝孙的悲痛之外,悲痛之余老王更悲痛的就是家里没有丁来顶替自己的工作。

所以,老王必须继续努力,再生第三个,并且全家祈祷这个孩子是个带把的。

如果还不是的话,是不是就要消除军籍不需要家里世世代代当兵了?

抱歉,常说“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这是黑道,而军队集团就是黑道中的黑道。

老王家没有,老王兄弟家总有吧,就从老王兄弟中挑选男丁顶替军户履行义务,也就是说老王的侄子们要受苦了,这叫“勾丁”。

除非老王家男丁死绝,否则军户永远存在。

想让老王不生男丁,还有可能;想让老王全家都没男丁,叔叔大爷大舅什么的都不生儿子,不可能。

但是,永远不要高估劳动人民的智慧。

所幸的是,老王的妻子生下的第三子小王是个男丁,继承了父亲的军户。

总之,明代军户制度是一套系统严密设计严谨的保障军队数目从而保障皇权统治的户籍制度,朱元璋对于这个设计曾颇为自豪的说:

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不仅不费米,还不需要为兵源发愁,且有很多好处(将不统兵),堪称精妙。

皇帝很高兴,因为国家有了保障;文官很高兴,因为武将的权利受到了限制。

可是作为百万士兵中的一员,小王以及很多人并不高兴。

虽然有个铁饭碗(当兵),不愁吃穿(理论上),包分配包就业铁饭碗工作,但小王不愿意,首先风险高收益低,做的是刀口舔血的买卖,而鉴于明朝的战绩,除了开国还好点,之后基本就是被蒙古换着花样的打,除了个别猛人(马芳),战争对下级军官和士兵来说就是一台绞肉机,普通士兵基本就是炮灰,想着升官的前提就是先活下来,而且还得做到有度,不能大家冲锋你一个人往后跑,这命倒是没丢在蒙古人手里,倒是丢在自己人手里了,总之是个技术活。

其次就是普遍性和特殊性不统一,有人喜欢当兵,自然有人喜欢读书(马林),可当兵是不能读书的,想要上学成为生员,除了家里经济条件这些物质基础外,对军户而言最困难的就是男丁人数,军户家里只有一个男丁,是不能当生员的,因为要去当兵;有两个也不行,因为第二个要作为馀丁,也就是替补,老大战死了老二需要顶上,俗称“替补”,其中还分为在营馀丁(这个就是负责在军队里种地的)和在家馀丁,在营的是要跟着去军队;有三个有四个也是同理,直到家里有五个男丁的时候,恭喜你,这五个男丁中可以有一个不用当兵也不用作为预备役,可以从事其他职业,这时候才考取生员。

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又俗话说“好男不当兵“,军户想要摆脱这种世代当小兵全家为军队服务的命运,途径有两种:1.全家男丁死绝。2.考取功名成为官员,靠着军功成为军官。3.皇帝恩赦。

看上去军户只有后两条路可以选择,可是官员岗位再多跟军队人数一比那也是沧海一粟,至于皇帝恩赦,不如想想亩产五十万斤更靠谱一些。

等等,为什么要摆脱军户呢?

因为军户的不愁吃穿,已经从最基本的底线变成了一种追求,好点的时候足额发放,一般的时候缺斤少两,不好的时候没有也是有可能的。

军户制度的设计者们,算到了逃兵算到了怎么补充兵源怎么让士兵自给自足减少国家负担,他们近乎算到了一切可以常人可以想到甚至常人想不到的事情,但他们唯独漏算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人的贪婪。

如果你是一名80后90后,读过大学,还“有幸”参加过学生会团委会一类的组织,你应该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耳闻(本人是经历),那就是给老师帮忙,给老师家里帮忙,帮老师家里的忙。

如果你的上级你的领导出于自己的私事调动你去给他帮忙,那也就不足为奇了。

帮了不一定有好处,但不帮一定有坏处,比如你有一天突然接到命令从福建调到辽东看仓库。

这是捡小便宜,不是贪婪,真正的贪婪是这些军官强占士兵的田地(起初士兵是靠这田地吃饭的),不仅强占,还要打发这些被强占田地的军人给他耕种。

到了宣宗时期,这些士兵开垦的土地(明初为荒地,政府鼓励开采,并许诺不征收赋税)要征收税粮了,称为“起科”,注意这不是剥削士兵,而是经济发展时代进步下的必然要求,不过这个税率有点问题,拿大同为例,一亩征粮一斗,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比靠种地为生民户的税率还要高。

最惨的是辽东,万历年间一分地要缴纳谷八石、豆四石,还要缴纳物业管理费环境保护费除草费土地使用税等等。(大草小章及杂项银约二两四五钱)

当兵吃饭,吃饭当兵,这是人们加入军队最本质的出发点,也是我们任何一个人立足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首先要满足的,既然吃不饱饭,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爷

不在你这干了。

和许多前辈一样,小王选择当逃兵。

据统计,正统年间天下逃兵共一百二十多万。

当时明朝总兵力不过二百余万,也就是逃兵占了百分之五十。

你可能会诧异,可能会疑问,这个数据会不会有问题?真不真实?

至于到底准不准确,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数据出于当时最官方最权威最有说服力的《明英宗实录》。

这种时候军户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日常兵源的保证,所以就有了征兵,最广为人知耳熟能详的就是戚继光的“戚家军”。

在陕西地区甚至出现了一帮自发组织的“雇佣兵”,平时种地干活,打仗的时候就靠给朝廷打仗挣钱,因为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战斗力高专业性强,甚得官军喜爱。

如果说陕西的这帮是高素质的龙套,那辽东的大多是领盒饭的群众演员,每当领导检查、军队阅兵、清点军队人数(这个很重要),这帮人的生意就来了,辽东御史陈王庭曾经在辽阳检阅三万明军,发现其中有两万多人穿着零散,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如果不是看到没有枪头刀头的话,陈王庭还真以为他们拿着的是长枪长刀。

这种武器俗称“棍子”。

有些地痞流氓靠此养家糊口发家致富,今天在这个营报名领了钱粮,转天就去另外一个营报名再领钱粮。

这不是当兵,这是薛之谦的《演员》。

征兵不同于军户,来去相对自由,但也往往造成军队素质良莠不齐,强的特别强,弱的特别弱,比如戚继光精挑细选的“戚家军”战斗力就很强,比如其他军队战斗力就可能很一般,而且由于打破了兵帅分离,这些招募的士兵很容易成为一些将领的私人军队,比如左良玉就被称为“军阀”。

而支援辽东的各路明军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刚刚招募不久的新军,在接到赶赴辽东和后金作战十万火急命令的时候甚至都不想去,求爷爷告奶奶就是不想去,(援兵皆伏地哀嚎,不愿出关)战斗力可想而知。

这些来自全国的明军精锐好不容易出发了,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火速奔赴辽东,而是趁着现在火速捞一票,所过之一路抢劫,抢了不说看到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还动了歪心思,导致“官逃、市罢、民散”(《明神宗实录》),从这点来看战争就已经分出胜负了。

自己人都抢,那对敌人更是如此,这也是后金百姓坚决反抗的原因。

这是三大类的明军,这其中还可以按籍贯分为几大派系,比如辽东明军,比如陕西明军,比如四川明军,再比如戚家军等等,谁也不服谁。

上有类型(新兵老兵),下有派系(辽东四川浙江陕西),带来的后果很可怕:

辽东明军觉得在自己地盘上,自己是东道主,再加上自己一贯战斗力强,以老大哥自居,其他都是我小弟,都是来给我打工的;各路明军觉得辽东明军就是个笑话,自己收拾不了烂摊子让大家帮忙,丢人现眼,饭桶一个。

新兵毫无经验,还在熟悉;征调的援军无心作战,心有怨言;东征老兵倒是有经验,可是上了年龄身体不行;辽东明军知根知底了解情况,长吁短叹。

新兵看老兵,老兵油子;老兵看新兵,新兵蛋子;打过仗的笑没打过的,不是男人;没打过仗的说打过的,老兵油子。

战斗力强的嫌战斗力弱的,拖后腿,以他们为耻;战斗力弱的纪律涣散,盔歪甲斜,吊儿郎当,嫌战斗力强的事情多。

把这样七八万人像打麻将洗牌一样打乱编制重新分组,一组里面有老兵新兵外地的本地的,还有的外援(叶赫军队朝鲜军队),再给安排一个谁也不知道的中下级军官,再给这些军官安排一个不知道的上级,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将领对手底下士兵战斗力没把握,手底下士兵对将领统率力没信心,战斗的时候把自己跌后备交给战友,回头一看战友跑了,弄得大家谁也不认识谁,自然除了自己谁也不相信,明军用这样的划分方式把本就严重的矛盾科学的完美的最大化了。

用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成名作来形容这支明军:

《乌合之众》。

相反被明朝文官不屑一顾认为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剿灭的本该是乌合之众的后金军队,反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号令统一像正规军。

官军未必就是精锐之师,主战派未必就是爱国,学霸未必就是人才,慷慨激昂未必就是忧国忧民,开豪车的未必都是二代,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未必都是小三,梦想未必无法实现,是不是?

第二点,进攻战略盲目乐观,一成不变。

杨镐对后金的战略用四个字可以概括为:

分兵合击。

就是杜松等四路大军分别出发,然后再距离赫图阿拉不远的二道口汇合,最后大军一起进攻。

这是明朝对女真作战一贯使用的战术,成化三年明将赵辅就是率军七万八千人兵分五路,它有很多好处,比如效率高,比如战果最大化,就好比在职研究生,一边上学一边工作,两面都不耽误。

这其中杨镐要求四路大军互相“声息相闻,脉络相通“,始终保持联系。

这是有难度的。

那个时代没有无线电,没有电话,想要随时保持通讯,只有一种方法:

骑马。

想象一下,在敌国境内,明军的探马犹如无人之境,在满是灌木森林的崇山峻岭中纵马奔驰吗,来去自由,跟在自己家一样,我(后金)的地盘听你(明朝)的,这个很有难度。

况且这四路并未保持齐头并进平行进军的攻势,杜松抢先急行军,造成明军的进攻成了葫芦娃打爷爷,一个一个送。

第三点,发动战争的正义性。

萨尔浒之战的起因是后金攻陷抚顺清河的战争行为,从这个角度看,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为了保卫边塞而发动的反击战,明朝是正义的,但从历史总进程观察萨尔浒之战的性质,明朝还是正义的吗?

这世上很多事情,国家间的战争、民族间的矛盾、一人一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搅动风云屠戮百姓,他们常常不是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争斗,他们仅仅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同样的恶、同样的黑暗、同样的邪恶。

爱国是狭隘的,很多时候它是不讲对错的,明朝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后金也认为自己是正义的,谁对谁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的当明军踏上后金的土地,无论他们有着怎样的理由高举着怎样的旗帜,对女真人来讲他们都是邪恶的敌人。

没有对错,不讲对错,只有狭隘。

后世乾隆皇帝对萨尔浒之战评价为”王基开,帝业定”,也有人认为萨尔浒之战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的开始”,但我认为,这些都太过了。

一次考试无法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无论是高考还是国考;一次战争也无法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存亡,萨尔浒之战让后金政权避免了“刚建立就被消灭”的厄运,但要说这就决定了以后清朝必定取代明朝什么历史必然,那是后世的我们当了回事后诸葛亮。

不过萨尔浒之战后的后金成为了一朵笼罩在辽东乃至整个大明头上的黑云,它夹杂着磅礴的大雨和冷冽的狂风,想要摧毁掉大明这座已经屹立在历史长河中已有二百年的古城,山雨欲来,黑云摧城,大明帝国摇曳在电闪雷鸣的风雨之中,面对着暗无天日的黑云压境,压抑的空气令这个帝国的上上下下感到了一股从未有过的厚重的压抑,只是没有人会想到这朵黑云最终会成为自己以及这个国家的噩梦。

这一切都需要一个人站出来,一个英雄。



或许你是对明清近代历史感兴趣觉得我写的还不错,或许你是喜欢故事喜欢阅读,或许你只是随手点开凭兴趣点了下关注,无论如何都欢迎你,坐下来看书,或者只是聊聊。欢迎订阅专题:清朝三百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236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715评论 0 3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99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95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33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85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22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02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9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1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47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0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5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0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6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细数长路多情恋,难忆当时几悲欢。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我是本期编辑:而你在明天 武侠江湖专题除了收录有...
    而你在明天阅读 472评论 16 19
  • 最近看着校园里一个个青春的身影,感觉自己要未老先衰了,然后无意看到一些关于男生护肤的文章,感觉自己的心中好像打开了...
    丑蝉的自我慰藉阅读 402评论 0 5
  • 考研的战船已经启航 满载着行囊 要驶向远方 船上的风帆在长空中歌唱 期待的目光 映在天上 努力的船桨 在与海浪抵抗...
    andy2000阅读 178评论 2 1
  • 秋雨不停下着,淅沥。。。淅沥。。。 撑着雨伞踯躅于林阴小道 听着潺潺的泉水声,欣赏着林中的雨景 肺部并发出新暖气 ...
    罗瑛敦阅读 232评论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