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很多人都熟悉的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一只饥饿的狐狸发现了一片葡萄藤,上面结满了鲜美的葡萄。狐狸想摘葡萄,它尽全力地往上跳,但就是够不到。最终它选择放弃,心里的想着:我本来以为这些葡萄熟了,但现在看来它们估计都还很酸呢。
这则寓言的道理,很多人也许第一反应都会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来解释狐狸的最后一句话,从而认为这则寓言是想告诫我们:不要做总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的人。
这当然是没错的。
可是今天,请暂时忘记狐狸最后的心里活动,想一想如果你是那只狐狸,面对看似鲜美又难以得到的葡萄时,饿着肚子的你又会怎么做呢?
依我拙见,归纳出了三种类型。
【目标型】
这类人始终以认定的目标为行为导向,可能会采取以下三种行动:
1. 想尽一切方法,不惜一切代价,凭一己之力摘得葡萄;
2. 发现自己能力有限,转而求助其他有能力的小伙伴,一起努力摘得葡萄并一起分享果实;
3. 发现自己能力有限,原地等待有能力的小伙伴前来,待他人摘得葡萄后协商以金钱或劳力换取葡萄。
【放弃型】
这类人中也分两种:
1. 比较现实的——承认自己的失败,放弃葡萄,另觅其它更容易获得的食物,毕竟填饱肚子最重要;
2. 比较悲观的——承认自己的失败,因此事受挫,从此一蹶不振,认为自己什么食物都不可能得到,最后饿死在葡萄藤下。
【推脱型】
这类人整天在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各种理由。遇到问题,他们会有如下三种心理暗示:
1. 不承认是自己能力有限,找其它客观原因作为失败的借口——饿着肚子跳不高爬不动啦等等(词穷…显然我不是这类人)
2. 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认为别人也吃不到;一旦别人吃到了,那就一定是靠非正常手段,所以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3. 得不到就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值得自己努力争取——这也就是伊索所描述的这只狐狸的心理活动。
目标型人群或许在当今成功学大行其道的氛围中更受人们追捧,相反,第二种轻言放弃的人,大家会诟病他们不懂得坚持。
而我今天并不想评价前两类人究竟谁对谁错。我只想告诉大家,就算放弃,也千万不要成为第三类人,更不要靠近他们。
就拿那只狐狸来说,它除了会骗自己葡萄不好吃之外,它也许会在返回的路上劝告每一个遇到的人:那些葡萄肯定中看不中用,别去吃。说不定为了让别人相信它,还会撒谎说自己尝过。
他们相当自我,对于别人的指责不予理睬,只信自己。
所以,失败对他们的伤害值几乎为零,因为他们在找借口的过程中早就自我消化掉了。
但他们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会甘于失败。
他们会无意识地把自己变成嫉妒鬼的拥护者,抹黑那些吃到葡萄的人;他们还会成为负能量的传播者,让所有人都放弃葡萄,最终葡萄烂在藤上也无人问津,世人从此再也尝不到美味的葡萄了。
我们身边不乏第一类和第二类人,可更多的却是第三类人。
如果你和我某天不经意中做了第三类人,请一定自我警醒!如果你和我某天遇到了第三类人,请一定远离他们!
别放弃,更别受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