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陕西作家陈彦创作的长篇小说,是2019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这是我在微信读书上读完的的第21本书,一本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
《主角》讲述了一个名叫忆秦娥的女演员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放羊娃到烧火丫头再到配角直到主角的奋斗过程。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的人生起起伏伏,及其与秦腔、大时代之间的复杂关联。从B角到A角,从A角到无人能撼动的主角。
《主角》从字面来看就是舞台上的主角,但作者不愿意仅限于此,他想表达自己经历社会的认知变迁。他在创作这本书时,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了二十多年,接触了各个时期的秦腔。因此,《主角》不仅是一个演员的奋斗史,不仅是一个秦腔剧团的历史,而是从这个舞台发散到整个社会舞台,映射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及变迁。
这本书的主角叫忆秦娥。一九七六年她出场时,还不到十一岁。姐妹俩,她排行老二。父母亲更希望她们能招引来一个弟弟,因此,姐姐取名叫来弟,她叫招弟。招弟对上学兴趣不大,上完学还得回来放羊,倒不如早早回家放羊算了,她想。论条件,县剧团招收演员,是应该让她姐去的,她觉得她姐比她漂亮、灵醒。可家里觉得姐姐毕竟大些,还有用场,就硬是把她送了去。她舅胡三元是剧团的敲鼓佬,觉得外甥女唤招弟太土气,就给她改了第一次名字,叫易青娥。这个名字,也是因为省城剧团的大名演叫李青娥,才照葫芦画的瓢。后来,易青娥还果然出了名,又被剧作家秦八娃改成忆秦娥了。也许是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又有点意思,忆秦娥竟然从此就爆得大名,一步步走向了“塔尖”,终成一代“秦腔皇后”。
全书有三条主线。一是忆秦娥的感情线索。二是忆秦娥的学戏之路。三是主角配角之间的矛盾纠纷。在学戏的道路上,忆秦娥时而觉得新鲜刺激,时而懵懂茫然,时或呼风唤雨,时或草木皆兵......就这样光光鲜鲜、苦苦巴巴、香气四溢,也臭气熏天地活了半个世纪。
作者说起创作时提到:“如果仅仅写她的奋斗、成功,那就是一部励志剧了,不免俗套。在我看来,唱戏永远不是一件单打独斗的事。不仅演出需要配合,而且剧情以外的剧情,总是比剧情本身,要丰富出许多倍来。戏剧在古今中外都被喻为时代的镜子。而这面镜子也永远只能照见其中的某些部分,不是全部。仅仅伴随着戏剧而涌流的生活,就已包罗万象,丰富得不能再丰富,更何况其他。”正因他有这种信念,这本书才不落于俗套。戏剧让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前台,但是作者努力想让读者看到幕后。
作者的一段话让我感受颇多:“台上台下,红火塌火,兴旺寂灭,既要有当主角的神闲气定,也要有沦为配角,甚至装台、拉幕、捡场子的处变不惊。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但我们永远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全部命运。我想,这就是文学、戏剧要探索的那个吊诡、无常吧。”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免不了坐冷板凳,也主宰不了自己的全部命运,能把一些黑暗的不为人知的东西撕开来给人看,对于我来说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