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筑牢文明根基 擎起精神大厦

五千年文明薪火相传,十四亿人心灵共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既需要传统文明的深厚地基,更需要时代精神的钢筋铁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让这座精神大厦巍然耸立于世界文明之林,需要我们以文化自信为基石,以核心价值观为梁柱,以创新创造为穹顶,构筑起属于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夯实地基。在文明传承中筑牢精神根脉。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壁画仍在诉说华夏文明的辉煌,故宫博物院的三重檐下沉淀着“和合共生”的东方智慧。从《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传统文化是精神大厦最深厚的夯土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考古成就,更是文明基因的现代表达。当《唐宫夜宴》用数字技术复活仕女画卷,当故宫文创让文物"活"起来,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在为精神大厦浇筑永不风化的人文基石。

铸就梁柱,在价值引领中挺拔精神脊梁。“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从张桂梅扎根山区点亮教育灯火,到黄文秀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同二十八根金丝楠木柱,支撑起精神大厦的巍峨主体。重庆山火中“摩托骑士”用血肉之躯开辟救援通道,诠释了新时代的英雄主义。这些鲜活实践证明,当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国家大德同频共振,精神大厦就能经受任何风雨考验。

创新穹顶,在开放包容中拓展精神空间。钱学森曾言:“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人点燃主火炬的瞬间,传统“薪火相传”理念获得了当代诠释。精神大厦的穹顶需要保持开放姿态,既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又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如同大唐长安包容万象,又似郑和船队传播友好。

“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取决于其面对挑战时的选择。”从脱贫攻坚战中锻造的奋斗精神,到抗疫斗争凝聚的团结伟力,新时代中国正在书写精神建设的最新篇章。面向未来,我们既要守护文明根脉的厚重深沉,也要保持创新创造的锐意进取,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既有"会当凌绝顶”的高度,又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厚度,更有“八面来风纳寰宇”的气度,真正成为引领民族复兴的精神灯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