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值班的夜晚,全无睡意,躺在床上翻看着手机,夜已深,很多人都进入了沉沉的梦乡。过了12点,又是新的一天,因为是农历七月初七,注定又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小时候,姐姐告诉我说七夕节会下雨,因为牛郎织女见面会流眼泪,躲在葡萄架下可以看到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为此,我不止一次躲在葡萄架下,却一次也看不到牛郎和织女。
长大后,随着读书和阅历的增长,看到了更多的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也知道七月七日是中国的情人节。但总觉得和外国的情人节相比,七夕节的气氛明显要差很多,可能是外国人的爱情热烈奔放,国人的爱情更讲究内敛含蓄。在这个充满爱情味道的日子里,却勾起了自己对过往的回忆,为没有经历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而叹息。
从小学到大学,喜欢过的人有许多,更多的只是单方面的默默喜欢,是一种情窦初开懵懂的喜欢,算不上互生情愫,更算不上是爱情。可能是在读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过一个邻班的女孩,见到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感觉到紧张和欢喜,因为内向的性格,也可能是努力想做一名好学生,一直未敢于表白。毕业后,各奔东西,从此再无那名女孩的讯息。
大学时,忙于放飞自我,怀念过去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对未来更是彷徨迷茫。大三的时候,因为机缘巧合与外系的一名女生有所联系,一起吃过饭、散过步,平时保持着短信联系。但仅此而已,记得那个暑假,我回到老家,她去了父母务工的城市,我们联系的很多,似乎是要更进一步。但返校后,忙着准备毕业论文,接着就是实习,大家又是各奔东西,联系日渐平淡。
那时候,我总是会为自己的平凡伤感,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有时间和能力去谈一场感情,于是乎,即使毕业后的两三年,对感情也只是渴望而不感谈及。也许是极度缺乏自信,亦或是一种平凡生活的自我保护,当自己还是居无定所、漂泊无依的时候,爱情只是理想花朵中最远的那一束。当我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又觉得自己年龄已经足够大,错过了卿卿我我、谈情说爱的年龄,如今想来,却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再后来,终于回到小县城谋得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在家人的督促下,就想找一位可以过日子的人结伴终生。最后,也算实现了目标,遇到良人得以如愿。回望一路走来,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但我想这也许就是大多数的人生,毕竟轰轰烈烈、海枯石烂的爱情只在书本里、电视剧里会更多一些,现实中少有的都成为了传奇。爱情是什么,是我们一直都会追问的,是相互扶持、困苦中的不离不弃?还是终生难忘、彼此回想起来就会感到温暖的未了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