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剽悍晨读分享了《驱动力》一书,介绍了三种驱动力:
1、第一驱动力:我们的生存本能,比如渴了想喝水,饿了想吃饭。
2、第二驱动力:奖励和惩罚。短时间内可以激励人,但时间久了,就会起到反作用。
3、第三驱动力:心里想把事情做好的欲望,即内在欲望。
这不由想起我们大多数家长的做法,如快点写作业,写完作业可以看电视;快点吃饭,好好地吃饭,我带你出去玩;先写作业数学作业在做围棋作业等等,这些做法确实很容易见效,会去做。但是时间一长,小孩子的主动去做的欲望会减少,在做某件事情上会加上附加条件。如果我要做好了,你得给我买什么?或者我要做什么的要求。其实这些都是第二驱动力,不是孩子发自内心去想做的,有时候不想做,而是为了某种奖励,敷衍了事,不专心的去做。
所以我们家长应该反思下,我们让孩子做的,停留在积极的误区里,在第二驱动力的层面上。那如何让孩子从内心的去想做这件事,用第三驱动力来做事呢?
我们家长可以放手去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给他自主权。如放学回家后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写作业就,写什么作业;自己决定练琴的次数,自己决定今天看的课外书等。给孩子自主权,开启孩子的第三驱动力,孩子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