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上,看完了电影《狗十三》,在介绍影片之前,我想介绍一下片名,狗十三有点不是很好理解,我一开始就有点摸不着头脑,这电影到底想说啥?
其实,狗,是片中一只叫做“爱因斯坦”的宠物狗;十三,指的是13岁的少女李玩,电影中的女主角。这是一个关于13岁女孩和狗的故事。狗是引子,女孩的被迫成长是主线。
谈及拍摄《狗十三》的初衷,曹保平坦言:“没人注意到我们是在什么时候突然长大,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是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影片。电影讲述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女孩李玩因为一条狗与家人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但在大人的权威下,最终无奈地向成人世界妥协、迎合的故事。
李玩喜欢物理,但不喜欢英语,父亲却强行把她从物理兴趣小组换到英语小组,李玩很不高兴,父亲为了哄李玩,就送了李玩一只宠物狗,并给它取名叫“爱因斯坦”。
后来,有一天,爷爷逛菜市场的时候,不小心把爱因斯坦给弄丢了,李玩变得非常激动,执意要找到爱因斯坦,情急之下不小心把爷爷推倒了,腿也因此受了伤,家里人都劝她,不就是一条狗,别找了,难道家人还比不上一条狗?
但李玩很倔强,继续打听狗的下落,到处张贴需狗启示,许久不出门的奶奶为了找李玩,差点走丢。
父亲再也忍无可忍,终于把李玩暴打了一顿,打得很重,扇巴掌、各种推拉猛拽,在父亲的权威之下,李玩终于变乖了,不再闹腾。
后来,李玩的继母买了一条狗送给李玩,并告诉她那就是爱因斯坦,李玩当然知道那根本就不是爱因斯坦,可是所有人都强迫她承认那就是爱因斯坦。
于是她接受了,虽然她并不愿意唤它爱因斯坦,直到很久之后。
悲剧的是,这只替代爱因斯坦的狗很快也离她而去。
弟弟惹了狗,狗咬了弟弟,继母要求赶紧把狗送走,任由李玩撕心裂肺地哭喊,都无法阻止父亲。家人送给她的两条狗,最终没有一个属于她。她只能再次屈服于现实。
狗被送到了动物收容所,可是没多久,狗就绝食死掉了。李玩不再挣扎,也不再埋怨。离开了主人的狗,选择了忠诚,可是人却很多时候却无法忠于自己。
宴席上,一位叔叔非得让李玩尝尝店里的特色菜——狗肉,其实李玩的心里是抗拒的,但为了不拂掉大人的面子,她强忍着恶心咽了下去。
13岁的李玩收起放肆、任性,开始变得懂事而顺从,甚至是迎合大人,她开始学会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权衡利弊而忽视了自身意愿。因为她知道,她怎么闹,怎么折腾,都没用。
她被迫长大,不再执着于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但却背叛了自己。
就像电影中不断提到的那个词:伪善。
李玩的父亲却很高兴,在回去的路上摸摸孩子的头,由衷地欣慰,这孩子终于变得懂事了。
然而这样的“懂事”,只是孩子被迫压抑自己,照顾成年人的情绪和需求。是一种畸形的成长。
02
有人说,这样的李玩,在中国有千千万万个。
但不同的是,有的孩子是被迫懂事,而有的孩子则是根本就没有叛逆过。我属于后者。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几乎没有叛逆过。我妈是个比较要强的人,一直特别重视教育,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困,没能继续读书,所以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
我哥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被我妈寄予厚望,小学一毕业就想办法把他送到城里的好学校念书,在我们那个村里,算是第一个。但我哥后来成绩并不好,10来岁的孩子寄人篱下,缺乏父母的关爱,初中没念完就辍学了。这件事从此成了我妈一块心病。
从此,她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我身上。从小学到初中,我倒也争气,成绩一直都不错,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但那些年,我一直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在学习上,我丝毫不敢松懈,总怕让我妈失望,心里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在对我说:哥哥没读好书,妈就指望着我了,你可不能让她失望。
那时候老师要求写周记,我就把这些内心的压力在周记里倾诉。但周记都是要上交的,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结果却被老师叫去开导…….
因为家里并不富裕,而且深受我妈勤俭节约精神的影响,我从不乱花钱,记忆中也很少提过什么过分的要求。
初一的时候,新学期开学,我妈带我去买衣服,当时看中了两件外套,一件是鲜粉色外套,十几岁的女孩子正适合;一件是深蓝色的牛仔外套,其实当时我觉得穿粉色的可能更好看,但无意中听到妈妈说了一句,“蓝色的牛仔外套以后我不穿了她还能穿”。
于是我就坚决要买那件深色的牛仔外套,虽然我心里还是觉得有些老气。但是那时候我在乎的并不是我穿哪件更合适,更好看,而是哪件更实用,性价比更高。
那件衣服我穿了整个初中三年,高中以后因为每天穿校服,那件衣服也就用不上了,后来,那件衣服我妈穿了很多年。
那时候的我,十四岁,应该算是比较懂事了。但懂事的代价却是,我一直都在压抑自己的需求,忽略了自己真正的喜好。
这样的懂事,虽然并非大人强迫而导致,过早地体验了生活的不易,终究少了一些年少的无忧无虑。
03
我努力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不闹腾,不任性。但这样的我,长大后却没有自我和个性。
上学时的我,给很多人的印象大概就是:很好说话,好相处,一般也不怎么不会拒绝别人。这样的评价也等同于“没个性”。在人群之中,很容易沦为“小透明”。因为你好说话啊,所以你自然就被忽略了。
比如,别人让我帮忙做一件事情,尽管我心里不是很情愿,但是为了让对方失望,当时我也会答应下来,但过后却会觉得憋屈;
我性格独立,不习惯依赖他人,害怕麻烦人,如果因为自己而让别人有一丝为难,我甚至会立马放弃自己的正当需求,就好像是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一样。
这样的性格也影响了我在恋爱初期处理问题的一些方式。谈恋爱是和另一个可能与你完全不同的人相处,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
“懂事”的我,在和斌哥恋爱初期,依然扮演着那个“懂事”的角色。不挑不作不矫情,不无理取闹,不要求礼物,偶然买个礼物,我都替他心疼钱。这样的我,应该算是个很“懂事”的女朋友。但过于懂事,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很容易陷入被动。
刚开始,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闹矛盾,比如一起吃饭的时候,没给他拿筷子之类的,在大条的我看来,我就是忘记了嘛,毕竟以前都是一个人,下次注意就好了啊。可是在他看来,那就是心里没他的表现。然后就吵架,但每次他给我的解释都是:那是因为我在乎你。
这样的理由真的伟大,太无法抗拒了。于是,我接受了。所有的错误都是我的,我照单全收。当时的我,看不到对方的错,习惯于把过错揽在了自己的身上,即使不是自己的问题,也会当做自己的问题去承认错误。
但这几年的我,可能是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脾气和性格都有了一些变化,越发有点“刚”了起来,不再轻易退让和认错。斌哥有时候还会怀念那时候好脾气、懂事又温柔的我。但是,我并不喜欢那时候的自己,因为那是没有独立人格,对自己、和他人都缺乏清醒认知的我。
每个懂事或者不懂事的孩子,其实在他的个性里,都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并伴随着我们一生。
蔡康永说: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李玩的家庭是全中国无数普通家庭的代表。
而13岁的少女李玩,是你,也是我。是千千万万个被迫懂事,或者因为客观环境而不得不主动选择懂事的孩子。
愿长大后的你,认真剖析曾经的自己,然后努力塑造新的自我。
余生,愿你只懂该懂的事。愿你做一个幸福又温暖的人。
作者:有书、喜马拉雅、秘密扣扣等多平台签约作者,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余生梦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公众号:笑薇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