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如何高质量的走完大学四年?
回答里有作为“过来人”的金玉良言,有在读大学生的思考,有干货达人的“倾囊相授”。
不管是新生也好,旧生也罢,我们这群大学生骨子里的上进心总在隐隐作痛、叫嚣。
大学是个容易产生两级分化的地方,大学度过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未来的人生走向,有人在大学从“学渣”逆袭成“学霸”,就有人在大学开始真正长大,有人在大学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就有人在求职时四处碰壁。
大学对我们而言是座外表的整容院,也是心灵的整容院。
医学生同样是大学生,大学偏偏不巧,忙忙碌碌总五年。知乎答主的回答同样适合医学生,只是我总想写下一篇关于医学生的大学该如何度过的文章。
思考了很久,但只能说这篇文章回答的问题却是如果重新来一次,我的大学将怎样度过。
学习篇:学习是永恒的话题
1.上课一定要听讲。
医学课本内容确实可以自己学,但课堂上老师的作用是带你梳理知识点、培养你的临床思维能力与科研能力。你应当将老师更多的作为一个思考的启发者,而不是知识的搬运工。
2.每一个科目的学习都很重要。
有些人可能以为考研不考的课目,马马虎虎就过了,但你要清楚医学的每一门科目是在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人体整体,它也讲究融会贯通。一个科目的学习不清不楚很有可能会影响其他科目。
而你学习的每一个科目都有安排的合理性,重点的存在并不否认其它科目或知识点的重要性。大一时我的《医学文献检索》这门课是马马虎虎过的,这门课是一门大多数人上课并不听的一门课,后来进实验室老师给了一堆文献让查阅的时候,自己突然慌了。
所谓的不重要,在某种程度是当时自己的眼界与见识不够开阔。
3.实验课大胆动手
不论将来是否从事临床工作,好的动手操作能力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学校期间,这对你获取高分和理解理论知识有着重要作用,而将来的工作中相信没有医院或导师不会青睐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当然,实验课除了大胆动手,也需要课前认真去思考每一个步骤的作用何在。如果实验步骤麻烦怎样去改进,实验数据错误问题出现在哪里。一味地逞英雄做实验去练胆子,照着书本一步一步做下来,是被编码的机器,而不是具有思维能力的人。现在枉死的是动物,将来呢?
4.英语能力
任何一个专业的大学建议里都有学好英语。高中的科目里可能陪伴你更长久的就是英语了。西医起源于西方,我们学习西医进行技术上的交流,英语绝对逃不了。考研复试中,漂亮的英语成绩绝对是打开新机会大门的钥匙。
可能有人说,我大学毕业之后就只想留在小地方当个小医生。每个人对生活学习都有自己选择的路。但是我想说的是不要让你现在规划的路阻碍了你上进的路,回到回答这个问题的本身:医学生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这个问题的提问者绝不是想悠闲地度过大学吧。所以在面对未来时,选择向其他人寻求意见作为参考,而判断权与选择权永远在当事人手里。
如果你将来是个科研工作者,网络翻译总比不得自己能流利顺畅地阅读文献吧。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没准讲座或者论坛的演讲者使用的就是英语呢。
想起课上老师每次放视频,一大段英文解说进入耳朵却听不懂时,最后悔的莫过于平时没有好好学习英语了。
英语学习中对医学生而言,听力和阅读理解是容易在工作中体现价值的部分。四六级能考多高就考多高,考一些能证明自己英语实力的证书,除了督促你学英语外,在考研或者求职中绝对让人眼前一亮,出国就更不用说了。
5.电脑操作
建议大一或者其他时间没课时,自学一些电脑软件,比如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spss统计分析软件等等。不知为何大学每次选修课想选数据分析类软件基础时,都因为人数不够没有开课,我也是一把心酸泪啊。
方法篇: 让你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1.归纳总结
医学专业课本上有很多琐碎的知识点,学会归纳总结,学起来才能游刃有余。
我的老师曾经说过他大学时喜欢下课花二十分钟将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做一张梳理卡片,夹在书里,复习时往记住的大框架里补充分散的小知识点,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个人隐私我就不透露了。
总之,每个人都是会记忆遗忘的,细节往往更容易遗忘,掌握框架结构,类比总结,会帮助延长你的记忆时间。
2.规划
不管是未来的规划,还是学习上的规划。进入大学校园,初次作为一个成年人,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关于规划,我建议大家去读一读《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这本书旨在教会我们用设计师的思维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学习和生活,有一份规划下的目标,并尝试去完成目标,相信你的大学大学生活会很充实并且很有意义的。
3.时间管理
找到学习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把这三件事贯穿于你的计划中。做一份自己可以实施的时间安排。不需要把每个时间点都安排了,记得留出时间给可能出现的变化。
生活篇:你也有你的远方
1.坚持一项运动
学医之后大学是不是就不能轻松了,其实也不是,选择一项喜欢的运动,坚持每天锻炼,你会发现自己改变的。但是切记不要一次运动量过大,学医的应该好好利用你的知识,小心横纹肌溶解症。
2.有一项属于你自己的爱好,不被打扰。
学习再累,找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必去迎合他人,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真的很棒。
3.尽量找导师做些实验
这就要考验你的个人魅力了,用诚意打动老师把你留下来。跟着老师做实验项目,是在培养你的实验能力,也是在培养你的为人处世能力。
4.不放过任何一场讲座
每次去听讲座时,发现去的学生寥寥无几,我和几个听不懂的学生坐在夹杂在一群老师里,认真地记下笔记。
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一个偏见,专业类讲座听不懂,时间长,没有什么用。
如果一个讲座没有用,学校还会花大价钱请专家来做讲座吗?我把这个疑问告诉老师时,他告诉我那是因为我听讲座的方法不对,讲座有时候也是一种交流,别人做实验的某个细节可能在某一瞬间就打开了你的灵感之门,去思考别人的实验步骤是如何处理的,总结思考,在自己做实验时就不至于无从下手了。
一开始确实很难的,你可能连讲座中的专业词汇什么意思都不懂,但你试着去听下去,多听,你会发现渐渐地能听懂讲座了,这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在我心里,讲座也是一种图书馆不相上下的学校资源。大学五年,如果只局限于课本知识,不会去利用身边的资源,也是很遗憾的一件事。
5.学会表达自己。
这是一个软实力,无论是自己去做讲座,还是作汇报,或者去申请项目资金,又或者去跟患者沟通,需要的都是较强的表达能力。
6.保持读书的好习惯。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有时候宁愿把时间放在刷视频、聊天、打游戏上,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
大学里如果没有时间读书,工作之后可能就更不会有时间、有精力去读书了。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会生活。学习觉得枯燥了,读读书,听听音乐,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思维类、文学类、科普类,只要你喜欢都可以花时间去好好阅读。互联网时代知识碎片化的危害就是你可能静不下心去好好读一本书,然而,获得全面专业的知识是从书本中的知识梳理开始的。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句话,觉得写的很好,与君分享。
7.学着对人友善,高情商往往是一种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暑假篇:打破不自律,寻找新的绽放天地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把平时因为学业繁重丢失的觉好好补一下。身体素质是一个从医者最基本的素质。
2.留在学校做实验或者参加一些实验项目类的夏令营。
3.学一项自己喜欢的技能。
4.抽空陪陪父母吧,因为一旦你工作了,忙碌起来陪父母的时间就很少了。
5.换一种学习方式。
比如去做解析题库志愿者,学着从一个解答者的角度去理解一道题,这就需要你足够熟悉课本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你也是给自己一种逼迫力在学习。
加入一些病理交流群等等,在里面有医生对自己不确定的病例进行讨论,不妨试着去爬爬楼,遇到不会的,翻翻课本,这样你就更接近一个医务工作者了。
6.出去走走,去看看这个世界的精彩。
啰啰嗦嗦说了很多,大学生活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忆,这段时光里“重要的不是你哪来,而是你能去哪里。重要的不是你毕业于什么大学,而是毕业后你能过什么样的生活。重要的不是你认识哪些大人物,而是那些人谁会认识你。重要的不是你现在多优秀,而是你还能优秀多久”
最后以我喜欢的一句话“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结束。
文/小花卷
图片/网络
我是小花卷,心里住着大侠,笔下种植鲜花。
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简书/微博:大侠小花卷
个人公众号:医大侠小花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