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洁老师在《学习的格局》里说一个优等生的特征,我觉得这也是父母要培养优等生孩子之前,自己也要达到的优秀品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清晰的学习目标
责任心、自律性、专注力、批判性思维、阅读力
今天刚学习了责任心,就和大家先唠唠责任心。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的夫人说过一句话:请告诉你的孩子,他不只是有权成为一个个人,他还有责任成为一个自己。作为父母,我们不但有责任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个人,我们还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成为一个自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对自己、对世界负责的雄心和能力。
这段话同样送给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很多成人没有很好地长大,用武志红老师的比喻,我们都还是“巨婴”,所以我们也需要好好成为自己,好好地认识到自己权利、义务和责任,并引导孩子也要有这样的意识。
那该如何培养和引导呢?
在书中,黄老师推荐了2个方法去培养责任心:
一、书写和确认自我担责清单
也就是写下自己当下年龄段有责任和义务承担的事情,然后按照清单自主执行。
只有自己写下的才是自己认可的,认为是自己的事情,否则很多时候,孩子会觉得很多事情都是父母的,逼着自己做,自然他们就没有什么责任心了。
分享一份美国啊哈育儿网的6-9岁“自我担责”清单:
我们父母也是要如此,例如我,我自己选择早起去学习,那早起就是我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其他人逼我去的。
二、提出需求的同时,表达自己应付的责任
需求和责任是对等的,如果不去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那你提出的需求很多时候也会得不到满足。
例如你在请求他人帮助时,你是怎么提出需求的?对方又是怎么回应的?
有时会有朋友问我问题,然后我会先去了解一下背后的信息,因为不了解背景,那你给予的提议是无效的,这样一来一去,就会耗费很多时间了解情况,有时最后还会抓狂地发现,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对方提出的这个,实际是另外一个。
所以后来当有朋友直接抛出一个问题时,我就会有点排斥去回答,然后就会有拖延症,因为我实在不想再去反复沟通。
我也会反思自己跟被人的提问方式,今天看到黄老师分享的方法,醍醐灌顶,简单但特别好用。
在我们向对方提出需求时,我们要有责任告诉对方三件事:
1,为什么需要你的帮忙;
2,这件事我已经做了什么;
3,所以需要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做什么。
我想当一个人看到你这样的请求帮助,他大概率是不会拒绝你的,因为他看到了你的责任,并明白这是你的事情,我是根据你的需求提供我力所能及的助力,而不是这件事就变成了我的事情了。
拥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积极主动,才会有能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所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为有责任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