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鹭
在这里讲情怀,实在是打脸,因为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高尚的心境,恐污了这个美好的词汇。我仅仅是想以自己最近的感悟来发表下拙见。
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情况下苦于无人指导,自己的阅历和学识不足以解决面对的问题,往往会陷入迷茫、烦躁的境地,这时候有病乱投医,不仅花了时间而且多人的建议可能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当遇到一个问题,用心想它,才会对此问题有主见,并形成自己的判断,这也是思想的形成,胡适先生说过:思想是有条理、有系统、有方法的。所以思想绝对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在解决问题,产生主见的时候形成的。仅仅胡思乱想、东扯葫芦西扯瓢,没有自己的理论系统和方法论终究在困境中打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思想的形成在于不断的从实践和书本知识中获得总结,陷入困境时,我们不必临时抱佛脚求方法或者抓耳挠腮陷入狂躁,而是能用自己本已形成的思想意识来克服眼前的绊脚石。以下是关于读书和实践两大模块的内容,望对读者有点启发和帮助。
关于读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过读书有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句颇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此境即是博观。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学问和思想的形成,欲达成自身想要达成的目标,不惜消得人憔悴,即是拥有艰辛的努力和求知的渴望。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回百转用方法论解决问题,用所形成的体系、系统的思想披荆斩棘,之前所付出的实干才算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关于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以实践为目的的读书都是耍流氓。
用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比如你看到关于写作的文章,作者教你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积累所遇见人物性格和某种特性事件,想写小说的时候可以套用,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不实践的每日读书,最终只能沦为书呆子。我有一个亲戚,现在人到六七十的年纪,虽然一直就喜欢看书读报,但是很多情况下观念仍然很迂腐,这真是一件挺悲哀的事情。
还有人说过特别反感心灵鸡汤,看了鸡汤文仅仅是看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不排除有毒鸡汤,但我敢说你看过那些文章后,不是在喝鸡汤大补,而是在吃金针菇,心灵鸡汤你喝或不喝,人生箴言就在那里,不偏不倚,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把你意识、想法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说个最简单的情绪控制问题。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能让我们暴跳如雷的事情,有人会愤怒,而有人会心平气和的解决矛盾,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一件事的情绪反应大不一样呢?这就是自己对问题的主见和判断不同,也就是思想不同。
只有方法论而不去照着实践,纸上谈兵的人就像一个只会甜言蜜语不会实际行动的不走心谈感情的渣男渣女,这样的人是得不到老天眷顾的。
现在人的心性很高,但思想完全配不上自己的心性,情怀、理想、想过的生活更是空谈,年纪轻轻的动不动就谈情怀?吃撑了吧!所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合理的思想运用,很多事情就会游刃有余、迎刃而解。
孟子说:“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意思是功夫到家后,就会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把知识发挥到最大作用。
写文章、写字、学琴等等自己想要去尝试的事情,我都会拿出来请教别人,把自己所知道的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到“DO IT”上,不管写得多烂,但不怕丢脸,总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后老天爷会给努力的人一个大脸。一个人所能做的不就是“尽人事”,把所谓的成功就交给“听天命”吗?
说到最后,情怀到底是什么?情怀就是以心灵的满足而不是计较功利的得失,这是我认为的情怀的标准,也许每个人所定义的标准是不一样的。那么,至于思想配不配得上自己的情怀取决于能不能用自己的学识修炼出通透的、可运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