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对于正亲身经历三人友谊的我,可以很笃定的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
没有过多的犹豫,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答案。
刚开始,我们是被羡慕的存在
我现在是一名大学生,和我的两个室友从大一的时候开始结伴同行。
我们从大一开始,加的两个学生会都是一样的,合照也是必须三个人的,其中一个人的秘密必须跟另外两个人一起说,吃饭也必须吃一样的,我大一的朋友圈几乎都是三个人的合照。
好笑的是,身边的长辈还叮嘱我大学不要只和她们两个人玩。
确实在大一的时光里,因为没有利益和竞争关系,我们都相处的很不错,我的朋友圈也经常给她们写小作文。她们也会在我生日的时候给我偷偷订蛋糕,陪我一起去看病,在我回家的时候陪我坐到火车站然后再自己回去。
这在外人眼里,是羡慕。
还记得学生会的师姐对我们说,“真想拥有你们这样的友谊。”可是,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三个人的友谊不允许有例外
这些规则无疑在对我施压。
当我想发属于我自己的朋友圈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发。甚至我发了一条自拍的朋友圈之后,另外一个室友会跟着我发,我不懂这个操作的原因。
大二在学生会留任的时候,每个人可以自愿去选择想要担当的工作,我第一个选,她之后便紧随我的选择;在面试新生的时候,她用她挺直的腰板把我挡在她后面,然后一脸阿谀奉承地和师姐闲谈;甚至我的考试成绩比她多了一分的时候她都会嘟囔着嘴。
而另外一个室友,为什么和她没有这种矛盾,是因为她一直无作为,她的很多方面都很一般,心态也是属于佛系。因为我的一些方面做得出色,所以我被另外一个室友孤立了。
没错,三个人友谊的规则要求你所有人都必须一碗水端平,它把这些所谓的端平称作为是友谊长存的保障。
它不允许你个性发展,它要你全盘复制化。你做什么,我也要做什么,你不能比我进展一点点。
很多时候,三个人的友谊并不能做到兼备,比如你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一排只有两个人的座位,其中一个必然会被多出来,所谓同桌,也只有一个。
有时候坐在她们的后面,我会想到一首歌《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却时常把我自己给忽视了。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在这段关系里面是多余而疲倦的。
我在大二的时候为了维持这段友谊,抛弃了我想要的发展。我放弃留任,我放弃想吃自己喜欢吃的菜,我把每次的学习计划都分享出来,为的是委曲求全而来的友谊,而她们的理所当然让我反胃。
但是在这样陌生的环境下,我需要她们。
在外人眼里,我们依旧是令人羡慕的三人友谊,因为我的朋友圈发的还是和她们在一起的三人合照。
害怕孤独,所以不想退出
有时候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委屈自己呢,坦坦荡荡退出不行吗?
但是在大一的时候,我已经形成了依赖的关系。而且还和另外三个人有宿舍矛盾,在这样的六人宿舍里,如果我退出了,那我将是一个人。
所以我每次都是为了害怕孤独而委曲求全。
在饭堂看到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我会觉得她很尴尬,上学的时候看到一个人拿着书走在教学楼里我会觉得她很孤独。
外人的眼光,外人的评判,仿佛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框架了。
其实这样的情形,并不罕见。我身边的同学很多都是这样,她们觉得做自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往往选择结伴而行,这样可以少一些别人对她们的偏见。
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因为一个人得罪了宿舍的五个人,现在敲门都没人给她开,只能靠自己翻窗进来,生病了躺床上也没有人能给她带饭。
她说她有些后悔当初没好好经营这段友谊,她在开学前觉得人情世故不过是像米粒一样的东西,来则有,去则无。
如今她也勉强结伴了几个其他宿舍的朋友,每天也能凑合的抒发情感。
写在后面
对于离家乡几百公里的住宿生来说,大学已经是一个小社会了。
学会的不止是做人,还要学会如何维持在环境里的舒适感。
我一直认为舒适感是自己给自己营造的,我们都渴望孤独,但我们又害怕孤独。
或许另外两个人也是这样的吧,我们或许只是为了在这个小环境里抱团取暖,互相给予想要的舒适感。现在三个人的微信群里除了带饭的转账记录,就没有其他的了,寒暑假的时候群里一句话也没有。
回想大一期间我们会在睡之前吐槽学生会的某些人,会分享刷微博看到的搞笑视频,会互相谈谈家乡的美食。大一时单纯的内心渴望,是像S.H.E那样的友谊。
如今看来,只要能拥有舒适感就很满足了。人无完人,我想我也没有权利去改变这段关系,虽然这段关系已经三年了,也没有破裂过,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在让步和妥协。
如果说你用时间来当衡量标准,那三年确实很长,也算是长久。但是我敢笃定一毕业,这段友谊就会如烟般消散。这样的友谊,对我来说,不算长久。
突然想起之前读过一本书里的一句话,“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之气得以宣泄弛放,这些不平凡之气是各种的情感都可以引起的。”
每段关系的开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舒适感罢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关系,我们也没有办法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
-END-